林薇也附和:“是啊晓云,你帮砖厂对账本来就熟,再管咱这些账,轻车熟路的。而且跟你爸的化肥分成,你算着也方便,省得两边来回对账麻烦。”
周晓云眼睛亮了亮:“我当然愿意!砖厂的账每月就结一次,不忙。每周来三次,先把杂货铺的流水和库存对清楚,再理其他摊的账,完全来得及。”
接下来的日子,喜事和正事两头忙。宋卫民跟着周晓云去城里收拾小房子,擦窗户、洗窗帘,周晓云还从杂货铺挑了块素色花布,缝了块桌布铺在客厅桌上,把房子布置得温馨又亮堂;赵金凤和王素芬忙着准备酒席的菜,小吃摊临时加了“喜糖包”,买茶叶蛋或卤豆干就送一包,引得乡亲们都来捧场,连带着杂货铺的火柴、肥皂也多卖了不少;林薇和楚瑶则跟着周晓云学对账,看着她把杂货铺的“流水账+库存账”分开记,小吃摊的“成本-利润”算得明明白白,菜摊的“进货价-售价”标得清清楚楚,连化肥分成的零头都没差过。
一周后,杂货铺的新花布卖了大半,赚了两百多;小吃摊的卤豆干也成了爆款,每天能多赚十块。周晓云帮着算好:从杂货铺盈利里拿三百块还贷款月供,留两千块办彩礼和酒席,剩下五百块存着补杂货铺下次进货,刚好够用。“这样月供不耽误,婚事也能办得风风光光,”她把账本递给林薇,“你看,每笔钱都有去向,一点不浪费。”
婚礼前一天,宋家院子里挂满了红绸,老槐树上系着红灯笼,小吃摊摆着刚煮好的茶叶蛋和卤豆干,杂货铺挂出了“喜事同庆,买满五块送喜糖”的牌子——宋卫民守在铺子里,周晓云在旁边帮着招呼顾客,两人一个拿东西、一个收钱,配合得格外默契。
傍晚收铺时,宋卫民从口袋里拿出块上海牌手表,轻轻给周晓云戴上:“之前跟你说要给你买的,现在杂货铺生意稳了,终于能兑现承诺了,没让你等太久吧?”
周晓云摸着手表,笑得温柔:“我不用等,你守杂货铺踏实,我帮你理账放心,咱们一起努力,想要的日子总会来的。”
晚风拂过槐树枝,白花簌簌落在两人肩上。院里的灯光亮起来,映着满院的红绸和笑脸,城里小房子的温馨、杂货铺的热闹、小吃摊的香气、菜摊的新鲜、超市的灯火,还有周晓云手里清晰的账本,都揉进了这五月的甜香里。
这桩婚事,不仅成全了一对有情人,更让两家人的心贴得更近——周家的体谅解了宋家的燃眉之急,周晓云的加入让宋家的生意更有条理,贷款月供慢慢还,日子一天比一天宽裕,满是踏实的希望。
夜深了,周晓云还在灯下核对杂货铺的库存账,宋卫民坐在旁边陪着她,时不时递过一块橡皮。灯光下,账本上的数字闪着安稳的光,就像他们即将住进的城里小房子,也像他们未来的日子,温暖、明亮,满是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