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十字路口

两人相视苦笑,楚瑶伸手摸了摸石桌上的凉意,轻声说:“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了,没想到……”话没说完,就停住了——眼前的现实像堵墙,挡住了通往梦想的路。

“超市刚走上正轨。”林薇掰着手指头,声音低下去,“上个月刚跟邻县的供销社签了合同,他们要咱们的‘宋记’槐花蜜和腌菜,每周得送货;还有村里的代销点,现在由宋卫东管着,他刚改掉赌钱的毛病,还需要人盯着。要是我走了,这些事谁来对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瑶把怀里的阿遥搂紧了些,小家伙似乎被惊动了,往她怀里拱了拱。“小草才两岁,刚会说完整的句子,每天晚上都要我讲故事才肯睡;阿遥刚会爬,白天离不开人,一不见我就哭。”她的声音带着点无奈,“这一备考就是大半年,早上要背单词,晚上要做题,孩子怎么办?总不能麻烦妈吧?”

屋里传来赵金凤的咳嗽声,断断续续的。林薇想起白天的事,赵金凤偷偷在小草的兜里塞了块水果糖,被小草举着糖跑过来炫耀:“妈,奶奶给我的!”;楚瑶也想起,昨天晚上她起夜,看见赵金凤在灯下给阿遥缝肚兜,针脚有点歪,却缝得特别密,嘴里还念叨“阿遥怕热,肚兜要薄点”。这个曾经对她们百般挑剔的婆婆,早就把她们当成了亲闺女。

还有宋卫国,为了跑运输,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半夜才回来,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上次回来还说“等合作社再赚点钱,就给家里换个大衣柜”;宋卫东现在每天早早去超市卸货,再也没去过赌场,上次盘点时还跟林薇说“姐,我现在能算清账了,以后采购的账我自己记”。

这个家,早已不是一年多前那个需要她们挣扎求生的地方,而是她们一针一线、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港湾。她们怎么能说走就走?

林薇坐在院心教小草认字,手里拿着个小黑板,用粉笔写了个“花”字。“小草,你看,这是‘花’,院子里的槐花就是这个字。”她握着小草的手,在黑板上描了一遍。小草的小手软软的,跟着她的动作画,画完了还得意地举起来:“妈,我会写‘花’了!”

林薇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突然发现小草学得特别快,昨天教的“山”和“水”,今天还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能指着远处的山说“那是‘山’”。

另一边,楚瑶坐在竹椅上,给阿遥哼着《茉莉花》的调子。小家伙趴在她腿上,手舞足蹈的,听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时,还会咯咯笑,伸手去抓楚瑶的头发。楚瑶低头看着他的笑脸,心都化了——这是她的孩子,是她在这个世界最亲的人。

而晓云和卫民坐在石桌旁,晓云拿着本初中数学课本,卫民手里攥着根树枝,在地上算题。“你看,这道题是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x,然后根据题意列等式……”晓云讲得仔细,卫民听得认真,偶尔算错了,会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晓云就耐心地再讲一遍,直到他算对为止。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像幅安静的画。

林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突然亮了——她们的梦想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实现,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她走到楚瑶身边,轻声说:“我们可以等。”

楚瑶抬起头,眼里带着疑惑。

“等小草再大一点,能上幼儿园了,不用天天粘着我;等超市的规模再稳定些,宋卫东能独当一面了,到时候我们再考。”林薇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而且晓云是高中毕业,她够条件考大学;卫民也聪明,就是当初家里穷没念完初中,我们可以先帮他补基础,等他够了同等学力,也能考。”

楚瑶沉默良久,低头看了看怀里的阿遥,又望向正在算题的晓云和卫民,轻轻点头:“是啊,我们缓一缓不去上大学了,但可以帮他们圆了梦。晓云当了会计后,总说‘要是能多学点知识就好了’;卫民也说过,想懂点文化,以后跑运输能看懂地图,不用总麻烦别人。”

这个发现像打开了一扇窗,让两人豁然开朗。个人的大学梦或许要暂时蛰伏,但她们可以成为弟弟妹妹的铺路人,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下去——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