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风雨同舟

宋卫东“啪”地一拍桌子,搪瓷杯里的茶水溅了出来,“亏?现在谁还管亏不亏!邻县老王家的小卖部,盐都卖到三毛一斤了,咱们还卖一毛五,这不是傻吗?咱们辛苦忙活,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他这话一出,院子里静了下来。宋小兵挠了挠头,小声说:“可是哥,咱们要是涨价,老乡们该买不起了。”

“买不起?他们昨天抢的时候咋不说买不起?”宋卫东瞪了他一眼,“现在谁手里有货谁是大爷,咱们不涨价,别人也会涨,到时候咱们的货卖完了,老乡们还不是得花高价去买?”

周晓云推了推眼镜,声音很冷静,“按政策要求,计划内商品必须执行国家牌价。如果我们跟风涨价,就是投机倒把,要是被查出来,超市都得被封了。”

“政策?现在谁还管政策!”宋卫东急得眼睛发红,“我早上在批发市场,看见税务局的人去查,人家店主直接把货藏起来了,还不是不了了之?”

宋老实磕了磕烟袋,把烟杆放在地上,“卫国,你咋看?”

宋卫国一直没说话,他看着院墙上爬着的牵牛花,花瓣被太阳晒得有点蔫。他转过头,目光扫过桌上的人,“我爸常说,做人要讲良心。那些排队的老乡,哪个不是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张婶家的孩子去年考上大学,学费都是借的;李叔腿不好,家里就靠他媳妇卖点菜过日子。咱们要是涨价,就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林薇看着楚瑶,又看了看宋老实、宋卫国,还有一脸纠结的宋小兵,深吸一口气,“我决定了:第一,所有商品严格执行国家牌价,一分钱都不涨;第二,卫国哥和卫东哥再去联系货源,不管多少钱,只要能调到货,咱们就收;第三,继续实行限购,每人每种商品最多买两份,让更多人都能买到;第四,周晓云姐负责记账,把每天的进出货都记清楚,别出纰漏;第五,淑珍婶和铁牛、小兵负责维持秩序,要是有人闹事,先好好说,实在不行再找派出所。”

宋卫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看着林薇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宋老实点头的样子,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行,我下午再去趟批发市场,看看能不能再调点货。”

决定一出,全家都动了起来。宋卫国骑着自行车,去了邻镇的几个供销社,软磨硬泡,终于从一个老熟人手里订了两百块肥皂、一百袋洗衣粉;宋卫东则带着大庆,开着三轮车去了市里,直到傍晚才回来,车斗里装满了盐和酱油,他脸上沾了不少灰,嗓子也哑了,“那边货不多了,我跟老板磨了半天,他才肯把最后这点货给我们。”

王有亮也没闲着,他动用了在运输队的所有关系,联系到一个跑广州的司机,司机答应第二天早上把一批洗衣粉和肥皂送过来。“我跟司机说了,运费给双倍,他才肯绕路过来。”王有亮擦着汗,“现在路上到处都是抢货的,他也怕出事。”

周晓云设计了一套简易的限购券,用红纸裁成小方块,上面写着“盐2袋”“肥皂3块”,每个顾客凭券购买。刘淑珍拿着限购券,在门口一个一个地发,“大爷,您要几袋盐?我给您写个券,进去直接拿就行。”“大姐,肥皂只剩这些了,您先拿三块,明天我们还有货。”

最让人感动的是顾客们的反应。有个老大娘买了两袋盐,临走时塞给林薇一把煮好的花生,“闺女,你们是好人,这花生你们拿着,解解渴。”还有个小伙子,看到铁牛累得满头大汗,主动过来帮忙维持秩序,“我反正没事,帮你们搭把手。”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这天下午,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带着两个小弟来了,他手里拿着个黑色的包,往柜台上一放,“老板呢?出来!”

林薇走了过去,“我是这里的经理,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要五十袋盐,二十块肥皂,”男人掏出一沓钱,“多少钱?我给你双倍。”

林薇摇了摇头,“抱歉,我们这里实行限购,每个人最多买两袋盐、三块肥皂。”

“限购?”男人冷笑一声,“我看你是不想赚钱吧?我告诉你,现在外面盐都卖到四毛一斤了,你按一毛五卖,是不是傻?”

“我们是按国家牌价卖,不能涨价。”林薇语气很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男人脸色沉了下来,“我劝你识相点,把货卖给我,不然我让你这超市开不下去!”

铁牛赶紧走了过来,挡在林薇前面,“你想干啥?我们这里有规定,不能多卖!”

男人还想再说什么,周围的顾客都围了过来,“你这人怎么回事?人家超市不涨价,还限购,是为了让大家都能买到,你凭啥要多买?”“就是,你是不是想倒买倒卖?”

男人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狠狠瞪了林薇一眼,“行,你们等着!”说完,带着小弟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