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千里相思

“红梅?喂?喂?”

线路突然中断,只剩下“嘟嘟”的忙音。宋卫东握着话筒,愣了很久,才失落地挂上。这次通话,花了他不少钱,却只说了不到五分钟,连儿子的声音都没听到。

第一次收到楚瑶的信,是在一周后。 那封贴着漂亮邮票、带着北方干燥气息的信封,被他反复摩挲了无数遍。楚瑶的字迹清秀而有力,信写得很长。

信里,她细细描述了家里的近况:新厂区的勘测进展顺利,二嫂和晓云为了设计图纸熬了几个通宵;大哥宋建国在食品坊试制新品,失败了两次,但没气馁;阿遥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虽然歪歪扭扭,却宝贝似的举给她看;娘(赵金凤)还是念叨他,偷偷抹眼泪……字里行间,是平淡而真实的烟火气,是宋卫东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在信的末尾,楚瑶写道:“……卫东,家里一切都好,勿念。南方机会多,诱惑也多,望你守住本心,勿要急躁。赚钱固然重要,但平安健康更重。我与阿遥在家,盼你安好,亦盼你成功。勿复。”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宋卫东这个糙汉子看得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他把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放在口袋里,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到来自远方的力量和温暖。

他开始真正沉下心来,跟着阿强穿梭于华强北电子市场、罗湖商业城、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和贸易公司。他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电子表、计算器、录音机,也看到了质量参差不齐的服装面料和五花八门的“港货”、“洋货”。他努力学习辨认真假,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学习听懂那些夹杂着粤语的生意经。

第二次通电话,是在他做成第一笔小生意之后。 他咬牙用一千五百块钱,吃下了一批款式新颖的电子表,然后通过阿强的关系,加价卖给了来内地采购的二道贩子,净赚了三百块。虽然钱不多,但意义重大。

这次,他的声音明显洪亮了许多,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红梅!我赚钱了!第一批电子表,赚了这个数!”他报出数字,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

“真的?太好了!”楚瑶在电话那头也由衷地为他高兴,“我就知道你能行!不过还是要谨慎,看准了再下手。”

“我知道!你放心!阿遥呢?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