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一个表格:“我还根据销售预测,调整了货架层高。畅销品放在黄金位置,滞销品往上放。这样不仅节省空间,还提高了效率。”
数据摆在面前,李大明沉默了。
第二天,李大明也出现在了杨帆办公室门口。
“杨总监,那个供应商评估系统...能不能也教教我?”
宋卫国的转变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开始引发连锁反应。
仓储部的老张见宋卫国都在学习,也放下了身段。他主动请教杨帆如何使用新的仓储管理系统,甚至还学会了制作简单的数据报表。
“老宋,你看我这个分析做得对不对?”一天中午,老张拿着自己制作的库存周转分析表来找宋卫国。
宋卫国仔细查看,指出几个问题:“这里的数据筛选条件设得太宽了,应该按品类细分。还有这个图表,用柱状图比折线图更直观。”
老张惊讶:“行啊老宋,现在成专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卫国笑道:“活到老学到老。咱们要不跟着学,真要被淘汰了。”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金凤的变化。
在家庭晚餐时,她居然用起了专业术语:“卫国,你们仓储部的‘库存周转率’现在是多少?‘库龄结构’优化了吗?”
全家人都惊讶地看着她。
宋卫国更是目瞪口呆:“妈,您怎么懂这些?”
赵金凤得意地拿出笔记本:“我请杨总监给我开了个小灶。现在时代变了,我们老人家也不能落后。”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各种管理概念和数据指标:“我还研究了咱们食品厂的‘生产成本构成’,发现包装材料占比太高。如果能优化一下,每年能省下不少钱。”
宋老实看着老伴,忍不住笑道:“你现在比我还像生意人。”
赵金凤认真地说:“企业是咱们全家的心血,不能因为咱们老了就袖手旁观。该学的还是要学。”
在宋卫国的带动下,顾问委员会的月度会议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前是老员工们集体吐槽新制度,现在变成了经验与数据的碰撞交融。
“根据销售预测,下个月饮料类商品的需求会上升百分之三十。”杨帆展示着数据报表。
宋卫国接话:“我建议把B区的货架调整一下,给饮料类腾出更多空间。最近天气转热,这个预测很可能准确。”
李大明补充:“我已经联系了供应商,让他们做好应急补货准备。不过按照新流程,还要请财务部审核一下账期。”
周晓云点头:“没问题,我让小王专门跟进。”
这种新老结合的工作方式,让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一个月后,宋卫国给了所有人一个更大的惊喜。
他在仓储部推行了“数据化管理小组”,由老员工和年轻员工共同组成,专门研究如何用数据优化仓储管理。
“老员工懂业务,年轻员工懂技术,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团队。”他在推广会上说。
这个小组很快就取得了成果。他们开发出一套简单的库存预警系统,能够在缺货前三天自动发出提醒,避免了多次断货危机。
“宋总,你们这个系统太及时了!”销售部的小王专门来道谢,“昨天有个大客户要货,要不是你们提前预警,我们就要丢单了。”
宋卫国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曾经最抵触改革的王师傅,也在宋卫国的影响下开始改变。
一天,王师傅拿着新出的销售考核办法来找宋卫国:“老宋,这个‘客户满意度’指标,我怎么都搞不明白。你能不能给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