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慈善面具

果然,当天下午,当地媒体就开始报道“温暖之光基金会慷慨援助重病老人和贫困大学生”的新闻,还配上了基金会人员亲切看望林母的照片。报道刻意突出了林倩在东莞“高档场所”工作的情况,暗示女儿不顾家人。

林倩看到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扭曲事实!明明是我一直在承担妈妈的医疗费和弟弟的学费!”

杨潇轻轻抱住她:“这就是赵天宇的手段。他不仅要控制你的家人,还要摧毁你的名誉,让你孤立无援。”

更令人不安的是,基金会为林母安排了24小时“特护”,实际上却是监视。林弟学校附近也出现了基金会派的“辅导员”,美其名曰提供学业指导,实则随时掌握林弟的行踪。

阿强的人调查后发现,这些所谓的“慈善工作者”都受过特殊训练,行为举止专业得不像普通社工,更像是经过训练的情报人员。

“赵天宇从哪里找来的这些人?”苏晴感到困惑,“这种级别的专业程度,不像是普通商业间谍。”

杨潇沉思片刻:“他可能动用了更隐秘的资源。我记得父亲曾经提过,赵天宇与某些境外组织有联系。”

局势变得异常复杂。公开拒绝慈善援助会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引起舆论反噬;但接受援助就等于让家人处于赵天宇的监控之下。

杨潇制定了一个精妙的应对策略:表面上接受慈善帮助,暗地里逐步瓦解赵天宇的控制网络。

首先,他通过王总的关系,从长沙请来真正的医疗专家团队,以“联合会诊”的名义介入林母的治疗。新团队悄悄替换掉了基金会安排的“特护”,并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逐步将林母转移到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小主,

与此同时,苏晴以法律顾问的身份,仔细审查了提供给林弟的资助协议。果然发现了隐藏条款:基金会要求林弟定期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未经允许不得离开所在城市,甚至有权干涉其专业选择。

“这些条款明显越界了。”苏晴指出,“我们可以以此为理由,婉拒部分‘过度保护’条款。”

林倩亲自回老家一趟,以感谢基金会的名义,与那两个“慈善工作者”进行了面对面接触。

会谈安排在县医院附近的一家茶馆。对方依然保持着和善的面具,但言谈间不时透露着暗示性信息。

“林小姐在东莞工作很辛苦吧?”女子看似关心地问,“那种地方鱼龙混杂,要小心交友啊。我们听说你认识一些...背景复杂的人。”

男子接着话茬:“基金会之所以帮助你们,也是希望林浩能有个更好的发展环境,不要被某些不良影响带偏了方向。”

林倩强压怒火,表面平静地回答:“感谢关心。我在东莞的工作很正常,朋友也都是正经人。倒是二位,对我们家的情况了解得真详细啊。”

双方你来我往,表面上客气有加,实则暗流涌动。林倩暗中录下了全程对话,作为证据。

回到东莞后,大家分析录音,发现了更多蛛丝马迹。

“听这里,”杨潇重放一段对话,“当提到‘背景复杂的人’时,对方的微表情显示出明确的厌恶和轻蔑。这不是普通慈善工作者该有的情绪。”

苏晴也指出:“他们多次暗示你在夜场工作的事情,明显是想用这个制造心理压力。典型的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