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弄堂深深

“你会报名吗?”苏晨轻声问,眼睛盯着手里的半块饼子。

肖霄摇头,“我爸说我还小,等毕业再说。而且...”他顿了顿,“而且我想考美术学校,听说有些学校还在招生。”

苏晨惊讶地抬头,“你还想着学画呀?现在这种时候...”

“就是因为这种时候,才更需要美的东西。”肖霄突然激动起来,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旧素描本,“你看,我昨天画的。”

本子上是外滩的建筑群,铅笔线条流畅而有力,光影处理得相当专业。苏晨知道肖霄从小喜欢画画,但没想到他的技艺已经如此纯熟。

“真好看,”她由衷赞叹,“可是现在画这些会不会有危险?听说隔壁弄堂小王因为画风景画被批评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肖霄合上本子,眼神黯淡了一下,“我知道。所以我只偷偷画,就给你看看。”

苏晨的心轻轻颤了一下。肖霄只给她一个人看他的画,这个认知让她既欢喜又不安。

“你将来...”她犹豫着开口,“你想当画家?”

肖霄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对!我想像吴冠中先生那样,把中国的美展现给世界。不管时代怎么变,美总是需要的,你说是不是?”

苏晨被他的热情感染,忍不住微笑:“那我想当老师。像我爸爸那样,教孩子们知识和道理。”

“你一定能成为好老师,”肖霄肯定地说,“你那么聪明,又有耐心。”

“可是我妈妈希望我进工厂,她说现在当工人最光荣,而且稳定。”苏晨的声音低了下去。

肖霄不以为然,“光荣的事情很多,教书育人就不光荣吗?你别听你妈的,她总是...”

他突然住了口,意识到自己差点失言。苏晨的母亲是弄堂里出了名的势利和严厉,自从苏教授几年前被批斗后去世,苏母变得更加敏感多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苏晨低下头,没说话。肖霄懊恼地抓抓头发,“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关系,”苏晨轻声打断他,“妈妈确实不容易。自从爸爸走了后,她一个人带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气氛突然变得沉重。肖霄想了想,从书包里又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我给你画张像吧。”

苏晨惊讶地抬头,“现在?”

“就现在,”肖霄已经拿出铅笔,“你坐在那儿别动,很快就好。”

苏晨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依言坐正了身子。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肖霄专注地看着她,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时间在笔尖流淌。苏晨安静地坐着,偶尔偷偷看一眼肖霄。他画画时的神情完全不同平日,眉头微蹙,嘴唇紧抿,全身散发着一种专注的力量。她发现自己很喜欢这样被他注视着,仿佛这一刻他的世界里只有她一个人。

“好了。”不知过了多久,肖霄抬起头,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苏晨凑过来看,顿时屏住了呼吸。画中的她微微侧身,眼神温柔中带着一丝忧郁,辫子垂在胸前,阳光在发梢跳跃。肖霄不仅画出了她的模样,更捕捉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神韵。

“我...我没这么好看。”她红着脸说。

“你就是这样子的,”肖霄认真地说,“在我眼里就是这样。”

两人目光相接,一瞬间有种微妙的气氛在空气中蔓延。苏晨先移开了视线,心跳得厉害。

“这张画送我好不好?”她小声请求。

肖霄犹豫了一下,“等我以后画得更好再送你,这张还有很多不足。”

苏晨有些失望,但没再坚持。她了解肖霄对作品的完美主义态度。

远处传来钟声,提醒人们时间已近正午。

“该回去了,”苏晨站起身,“我妈该找我了。”

肖霄点点头,开始收拾东西。他把素描本小心地放回书包最里层,仿佛那是什么珍贵宝物。

走出亭子时,肖霄突然说:“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好吗?”

苏晨看着他认真的表情,郑重地点头:“好。”

“拉钩。”肖霄伸出小指。

苏晨笑了,这是他们从小到大的仪式。她伸出小指勾住他的:“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两人的手指紧紧勾在一起,阳光下,年轻的面庞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和信任。他们还不知道,时代的洪流即将席卷而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回弄堂的路上,他们看到一群人围在布告栏前,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什么。新一期的大字报贴出来了,墨迹还未干透。

“又是批斗谁呢?”肖霄皱眉。

苏晨轻轻拉他的衣袖,“别看热闹了,快走吧。”

但肖霄已经瞥见了标题——“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余毒”。他心里一沉,下意识地看向苏晨。她的脸色苍白,显然也看到了那几个刺眼的字眼。

两人默默加快脚步,绕开人群,回到熟悉的弄堂口。

“下午还出来吗?”肖霄问。

苏晨摇摇头,“妈妈让我在家缝被子。明天吧?”

“明天我去图书馆还书,一起去?”

“好。”苏晨微笑,转身走进自家弄堂。

肖霄看着她消失的背影,心里莫名涌起一阵不安。他摇摇头,甩开这种莫名的情绪,朝自家走去。

午饭时间,弄堂里飘荡着饭菜香。肖母做了青菜炒豆腐,配上早晨肖霄买回来的面条,简单却可口。

吃饭时,肖父表情严肃地说:“下午街道开会,所有满十六岁的青年都必须参加。”

肖霄放下筷子,“什么会?”

“关于上山下乡的动员会,”肖父叹了口气,“这次力度很大,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