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先是大队部开始清理文化革命时期的大字报和标语,然后是几个被错误批斗的老干部得到平反,最后是确切的知青返城政策终于下来了——符合条件的知青可以开始办理手续了!
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整个知青点。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肖霄却保持着冷静——他知道,政策下来了不代表手续好办,特别是在他这种有人故意刁难的情况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当肖霄再次找到副书记时,对方的态度依然暧昧:肖霄同志,你的材料我们研究了,但是...有人反映你父亲的历史问题还没有完全澄清,这个需要时间调查啊。
肖霄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是王建军那伙人在捣鬼,但却无可奈何。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时,工作队长突然派人来找他。肖霄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工作队驻地,发现里面除了工作队长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县教育局的副局长。
肖霄同志,你的材料我们看过了。副局长开门见山地说,你的教学成果很突出,特别是扫盲工作做得很好。县里决定破格推荐你参加特殊人才调配。
肖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那...那手续...
手续我们来办。工作队长接话,已经和你父亲单位联系过了,他们同意接收。现在只需要公社盖章就行了。
肖霄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最后的关卡依然艰难。副书记以需要集体研究为借口,迟迟不肯盖章。时间一天天过去,特殊人才调配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
就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工作队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直接带着肖霄来到公社办公室,当着所有干部的面,要求副书记立即办理手续。
副书记,肖霄同志的材料完全符合规定,没有任何理由拖延。工作队长语气强硬,如果你坚持不办,我会在报告中如实反映情况。
副书记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不得不拿起公章,重重地盖在了肖霄的调令上。
恭喜你,肖霄同志。工作队长握住肖霄的手,你可以回上海了!
这一刻,肖霄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涌出。三年了!他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挣扎、奋斗、等待了整整三年,终于等到了回家的这一天!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孩子们更是围着他舍不得离开。
老师,你真的要走了吗?小花含着眼泪问。
肖霄摸摸她的头:老师会回来看你们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去上海看看,好吗?
虎子突然站出来,大声说: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等我们长大了,去上海找老师!
肖霄的眼眶再次湿润了。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和这个村子,这些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开他们,他心中也有不舍。
临走的前一晚,肖霄独自一人整理行装。他拿出这些日子给苏晨和晓梦写的信,虽然大多没有寄出,但每一封都记录着他的思念和坚持。
最后,他展开一张白纸,开始写最后一封信:
晨,我就要回来了!手续已经办妥,预计下周就能到上海。这些日子以来,我从未放弃希望,因为我知道,在上海有你和晓梦在等我。等着我,我们很快就能重逢了...
写到这里,肖霄的笔停顿了。他想起这些日子经历的种种艰难,想起那些几乎要放弃的时刻,想起终于降临的转机。
窗外,春风轻拂,带来远方的气息。肖霄知道,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真正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他即将回到日思夜想的上海,回到爱人和女儿的身边,开始新的生活。
煤油灯的光晕在纸上跳跃,肖霄继续写道:晓梦应该已经会叫爸爸了吧?我真想亲耳听她叫一声爸爸...
泪水模糊了视线,但肖霄的嘴角却带着微笑。因为他知道,这一次,希望不会再落空,黎明真的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