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蛛丝马迹与生存之重

母亲看着儿子早出晚归,身心俱疲,心疼得偷偷抹眼泪,变着法想给他做点好吃的,却总是被他推说“吃过了”或者“没胃口”。父亲变得更加沉默,有时会默默地把一杯热茶推到儿子手边,眼神复杂。

一天傍晚,肖霄又一次无功而返。他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走在昏黄的路灯下,寒风吹过他汗湿后又冷透的脊背,激起一阵战栗。口袋里是今天刚结的微薄工钱,以及因为坐错车寻找一个似是而非的线索而多花掉的几张车票钱。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绝不。

他停下脚步,站在冰冷的街头,望着周围行色匆匆、为各自生活奔波的人们。上海那么大,那么喧嚣,却又那么冷漠,将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贝彻底吞没,不留一丝痕迹。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靠这样零敲碎打地打零工和漫无目的地瞎找,恐怕一辈子都找不到。他需要更好的方法,需要更多的资源,需要……力量。

一种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像野草一样在他荒芜的心田里疯狂滋生。他需要钱,需要人脉,需要在这个正在剧烈变化的城市里站稳脚跟,拥有能够撬动命运的力量。

就在他陷入沉思时,一个略带熟悉的大嗓门在他身后响起,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激动:

“肖霄?!卧槽!真是你小子?!你他妈什么时候回来的?!”

肖猛地回头。路灯下,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同样沾满灰尘的劳动布工作服、脸上带着惊喜笑容的男人正大步朝他走来。那眉眼,那神态,那带着几分痞气的热情……

“李卫东?!”肖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巨大的意外和一种他乡遇故知的狂喜瞬间冲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两个男人在1980年代初上海寒冷的街头,像在北大荒的旷野里一样,用力地、狠狠地拥抱在一起,用力捶打着对方的后背,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确认彼此的真实存在。

“你狗日的!回来了也不吱一声!”李卫东松开他,眼眶有些发红,上下打量着肖霄,“瘦了,黑了,但眼神没变!还是那么犟!”

“你也回来了?什么时候的事?”肖霄的声音也哽咽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回来小半年了!妈的,手续办得老子脱层皮!”李卫东啐了一口,“你呢?咋样?安置了没?在哪儿发财呢?”

肖霄苦笑一下,摇了摇头:“发什么财,打零工,混口饭吃。”

李卫东看着他脸上的风霜和眼底的疲惫,瞬间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用力搂住他的肩膀:“走!啥也甭说了!咱哥俩必须整点去!好好唠唠!这鬼地方,冷死了!我知道前面有个小馆子,羊肉汤烧得贼地道!”

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馆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和葱花香料的味道。一碗滚烫的、奶白色的汤下肚,仿佛将冻僵的四肢百骸都熨贴开了。几杯便宜的烧酒下肚,话匣子便再也关不住了。

肖霄简单说了自己回来的时间和经历,隐去了街头那一瞥和关于小女孩的猜测,只说了苏家搬走、寻找无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