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一、以权谋私,利益输送。 重点围绕沪东商贸。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职权为其获取紧俏物资计划、低价合同;泄露内部招标信息;违规为其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可能存在的干股或直接受贿。”

小主,

“二、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包括赌场豪赌(通过他表弟牵连)、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李红梅是一条线)、生活奢靡,消费与收入明显不符。”

“三、滥用职权,打击报复。 针对我们浦江贸易的系列打压行动,以及可能存在的对其他不配合其权钱交易的企业或个人的迫害。”

“四、拉帮结派,排除异己。 重点提他和刘副科长的矛盾,暗示其为了巩固权力不择手段。”

每说一条,他就在纸上写下关键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不同内容的举报信,侧重不同点,寄给不同的部门。反映经济问题的,寄给纪委、审计;反映生活作风的,寄给其单位党委、妇联(如果能扯上关系);反映滥用职权的,寄给上级主管单位和信访办。寄信地址,全部使用假的,或者用那些遍布全市的公用信箱。”

李卫东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霄哥……你这……你这简直像是专门搞这个的……”

肖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是苦笑,又像是自嘲:“在东北,为了一个返城名额,为了少受点欺负,看多了,听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几分。没想到,回到上海,要用这些来对付真正的蛀虫。”他顿了顿,语气重新变得冷硬,“卫东,你文笔好,脑子活,起草初稿的任务交给你。记住,用词要‘正义凛然’,站在群众和国家的立场上,摆事实(哪怕是推测的事实),讲疑点,但不要做最终结论,让看信的人自己去判断。写好后,我来修改。”

“没问题!”李卫东摩拳擦掌,仿佛接到了无比光荣的任务。

“其次,舆论造势。”肖霄继续部署,“王大锤那边,让他手下的兄弟,在茶馆、酒楼、理发店,所有三教九流聚集闲聊的地方,‘无意’中散播关于陈国平的各种传闻。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重点突出其贪财好色、仗势欺人。特别是他表弟赌钱的事,要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像亲眼所见一样。舆论就像空气,无孔不入,它能形成一种压力,让那些想保他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明白!搞臭他!这个王大锤最在行!”李卫东用力点头。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肖霄的目光变得极其锐利,“我们需要一把能插进他心脏的刀。周叔正在通过他的关系,尝试接触那位刘副科长。如果能让这位深受其害的‘自己人’反水,哪怕只是提供一点内部的、方向性的线索,都比我们外面瞎猜强一百倍。”

一个多层次、多角度、虚实结合的进攻计划,在肖霄冷静的叙述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它阴狠,凌厉,直指要害,完全不同于以往商业上直来直去的竞争方式,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和心理战。

接下来的日子,浦江贸易的办公室,在白天依旧忙碌着正常的业务,但到了夜晚, often灯火通明,成了一个小小的“战时指挥部”。李卫东绞尽脑汁,模仿着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人的口吻,起草着一封封举报信。肖霄则负责审核、修改、完善,确保每一封信都像一把造型不同却同样锋利的匕首。

他们用的信纸各种各样,从廉价的横格纸到稍微好一点的稿纸,甚至还有从旧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笔迹也刻意模仿变化,有的潦草,有的工整,有的用力,有的轻浮。写完的信件,由王大锤手下绝对信得过的、机灵的兄弟,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各个不同的区域,投进那些分散的、陌生的邮筒里。

与此同时,关于陈国平的种种流言蜚语,也开始像看不见的病毒,在上海的某些圈子里悄然蔓延。

“听说了吗?机电局那个陈科长,外面彩旗飘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