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李怀德(续)

等杨卫民说完,他看向李怀德,语气缓和了些:“李副厂长刚到,有什么要说的?”

李怀德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杨厂长说得很对,生产和安全都是厂里的大事。我刚到厂里,对各个部门的情况还不熟悉,以后还要靠各位多支持、多配合。我看了一下上个月的报表,供销科在原材料采购上有些滞后,导致三号高炉检修后没能及时恢复满负荷生产。还有人事科,车间申请的技术员到现在还没配齐,这些都得尽快解决。生产是核心,供销和人事是保障,咱们得齐心协力,把效益再提上去一个台阶,让工人师傅们能多拿点奖金。”

这番话没有官腔,直指问题核心,还提到了工人的奖金,下面的干部们明显松了口气。

老张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

老王也停下了飘忽的目光,认真地看向李怀德。

接下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依次汇报工作。

轮到李末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身姿挺拔,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医务部最近在做冬季流感预防,已经给各个车间发了消毒水和必备药物,还安排了医生每周去车间巡诊两次。保卫科加强了厂区巡逻,重点盯防了仓库和财务科,还在围墙上加了铁丝网,目前没有发现异常。

简单两句话,把两个部门的工作说清楚,没有多余的修饰,也没有邀功的意思。

李怀德抬起头,目光落在李末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李部长,冬季流感预防很重要,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只是发了药就不管了,得督促车间按时消毒,让工人师傅们注意保暖。保卫科的工作也不能松懈,最近厂里人事变动大,难免有人心思活络,仓库里的钢材和机器零件都是贵重东西,得盯紧点。”

“放心,李副厂长,都安排好了。”李末点点头,没有多余的话,坐回了座位上。

整个会议期间,李怀德的目光时不时地落在李末身上,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发现,李末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在低头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偶尔抬头时,眼神也很平静,既不像其他干部那样紧张,也没有丝毫的焦躁,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该有的沉稳。

更让李怀德在意的是,当杨卫民说话时,其他干部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当他自己提问时,老张他们也都显得有些局促,只有李末,始终保持着从容,回答问题时不卑不亢,既不刻意迎合,也不故意抵触,仿佛无论谁来当领导,他都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个李末,果然不简单。”李怀德在心里暗暗想道。

他原本以为,老丈人的话可能有些夸张,可现在看来,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还要沉稳、还要有城府。

这种人要么不惹事,一旦惹到他,绝对是个硬茬。

而李末,也在暗中观察着李怀德。

他注意到,李怀德虽然看起来温和,说话也客气,但提问时却很犀利。

老张汇报车间生产时,说“产量基本达标”,李怀德立刻追问“基本达标是差多少?具体差在哪道工序?有没有解决办法?”,逼得老张不得不拿出报表,当场算清楚数据。

老王说“原材料采购没问题”,李怀德又问“为什么三号高炉检修后,原材料晚了两天到?是供应商的问题还是咱们对接的问题?”,让老王额头冒了汗。

而且李怀德很会做人。

杨卫民强调安全生产时,他适时补充:“杨厂长说得对,安全是底线,我建议人事科下周组织一次安全培训,让每个车间都派代表参加,重点讲一讲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的注意事项。”

既顺着杨卫民的意思,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把任务分给了人事科,不抢杨卫民的风头,又体现了自己的能力。

面对下面干部的汇报,他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财务科说“资金周转有些紧张”,他就说“可以跟银行申请短期贷款,或者跟供应商商量延迟付款,我以前在机床厂的时候处理过类似的情况,回头可以把经验分享给你”,态度诚恳,不摆领导架子。

“难怪他能在原剧里笑到最后。”李末心里有了判断。

原剧里,李怀德靠着圆滑的处世和精准的判断,不仅在轧钢厂站稳了脚跟,还一步步升到了厂长的位置,成为了实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