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剧情还能重新开始?

1965年的四九城,秋风卷着胡同里的落叶,在灰墙黛瓦间打着旋儿,空气里除了寻常人家的烟火气,还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南锣鼓巷深处的四合院,往日里家长里短的喧闹淡了不少,唯有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们,偶尔会压低声音议论几句时局,见有人走近,又立刻闭了嘴,只拿眼角的余光悄悄打量。

李末一家是院里最先察觉到气氛变化的。

自打年初街道办的人来院里开过两次“思想学习会”,李末就叮嘱家里人少出门、少议论,就连秦淮茹她们去胡同口的粮店买米,都特意避开了下班的高峰时段。

往日里总爱带着孩子在院里玩耍的孩子们,如今也被李末拘在了家里,只许在自家院角的小菜园里摆弄几株向日葵。

“今天轧钢厂那边又开大会了,说是要‘抓作风、促生产’,厂长在台上讲了三个小时,听得人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傍晚时分,李末刚从厂里回来,脱下外套,一边洗手一边跟秦淮茹等人念叨,“我看最近厂里的保卫科比往常查得严,咱们家还是再低调些,别让人抓着什么由头。”

秦淮茹正往灶膛里添柴,闻言点了点头,声音压得很低:“我知道,昨天张大妈还跟我说,前院老王家的小子,就因为在车间里跟人聊了几句‘电影里的事儿’,就被保卫科叫去谈话了。咱们家可不能出这种事。”

夫妻俩正说着,院外传来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傻柱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晓燕,我回来了!今天食堂做了红烧肉,我给你和贾大妈带了满满三大盒饭菜!”

李末和秦淮茹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无奈。

这傻柱,自打半年前吴晓燕带着孩子从乡下回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虽说也爱跟院里人逗嘴,但做事还留着几分分寸,如今为了讨吴晓燕的欢心,简直是把轧钢厂的食堂当成了自家的后厨,每天下班都拎着三个鼓囊囊的大饭盒,里面装的饭菜足够贾家祖孙三人吃两顿,有时候还得剩下些,让贾张氏第二天热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