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似是天公打翻了玉净瓶。

连绵的阴雨自穹天洒落,笼罩了整个汴梁地界,多日不绝。

雨水冲刷着屋檐瓦舍,于庭院当中汇聚成溪,潺潺流淌。

往日里人来人往的安竹山庄,近日里来亦是难得变得空寂了些许。

庄户们躲在家中,修补着农具,为雨后的耕种做着准备。

学堂里的少年们,则围着火炉。

听着讲台上的先生讲解诸般知识,为以后为庄主效力而积攒着学问。

后山书房,依旧安然一片,不为外界风雨所扰。

陈安端坐在书案前,神情专注,古井无波。

手持一管狼毫,笔锋饱蘸浓墨,在雪白的纸张之上缓缓游走。

其落笔不疾不徐,一笔一划虽依旧是当年的瘦金字迹。

可比之先前,却又蕴藏着一种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韵味。

不知过去了多久。

当最后一个字迹悄然落于纸上,陈安缓缓收笔。

将那份源自于精神上的疲倦,连同胸中一口浊气,一并悠悠吐出。

也就在这一瞬间,熟悉的神通提示,如水波般在心头划过。

【抄写《悟真篇》五十遍,小有所得,领悟天赋:道心通明】

【道心通明:你对天地间诸般道理的运行领悟更加顺畅,神念多涨】

“道心通明......”

陈安口中轻声呢喃,细细体味着这新得来的天赋。

此天赋看似不显,却也正是他眼下修行所需。

圣胎已成,往后的修行便在于温养神魂,参悟天地。

【道心通明】之助,无疑能让他在往后的修行之路上,走得更为顺畅。

缓缓起身,于书房内里踱步。

心念流转间,将自身所得的诸多天赋,于心中一一梳理。

自得神通至今,已有数载光阴。

初始之时,无论是【过目不忘】也好,亦或是【气血如炉】也罢,皆是些作用于肉身根基的浅显之法。

可随着他抄录的经文愈发玄奥,所得天赋,亦是渐渐超凡脱俗。

【道韵亲和】、【与物同游】,使他与天地自然相合,修行术法如有神助。

【易理推衍】,让他能初步洞察万物变化,趋吉避凶。

【意在笔先】,更是让他能将自身感悟融入书画,传承法门,乃至于更多尝试。

再加上今日所得的【道心通明】,以及诸多临摹书画所得的零散天赋。

日积月累下,已经是逐渐让他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