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的革新如火如荼,一个崭新的时代正以蛮横的姿态破土而出。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却早已身处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不问世事。
时光流转,又是数月悄然而逝。
建炎四年冬末的瑞雪消融,白山天池迎来了建炎五年的春日。
山巅积雪亘古不化,山腰以下的林海却已然褪去了冬日的萧索,抽出嫩绿的新芽。
冰封的溪流解冻,潺潺水声为这片神圣的道场,平添了几分鲜活的生机。
历经近两年的修筑,长生门的山门道场已然彻底落成。
青石铺就的广场广阔肃穆,足以容纳千人。
原木搭建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气象庄严,直入云霄。
“长生”二字的匾额高悬于山门之上,笔走龙蛇,道韵天成。
……
建炎五年,春分之日。
白山之巅,积雪初融,春意微显。
天池湖畔,那片依山而建的宏伟道场,比起半年前又完善了数分,愈发气象庄严。
这一日,天光大好,云开雾散。
长生门开宗立派以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开坛大典,于此地山门广场之上,悄然举行。
钟磬齐鸣,道音渺渺。
陈安一身再寻常不过的青衫,立于高台上。
其身后,金灵一袭玄裙,神情肃穆,静立于侧。
台下,清风、清虚子、马灵、乔道清四人分列左右。
再往后,则是近百名长生门内外门弟子。
以及数十只开了灵智,自发前来聆听的异兽灵禽,皆是神情虔敬,肃然而立。
陈安目光平静,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或年轻、或苍老、或尚带懵懂的面孔。
声音平淡,却也清晰传入了每一个生灵的耳中。
“今日,长生门于此立足。”
“不尊天地,不敬鬼神,所求者,非一时之功,非一世之权。”
“我等所求,乃是大道之始,万物之终;是超脱轮回,勘破虚妄之长生久视。”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清风:
“清风,自今日起,你便是我长生门首任掌门,当持戒守心,传法授道,护持山门,不得有误。”
清风心神一凛,上前一步,对着陈安恭敬一拜:
“弟子清风,谨遵师兄(门主)法旨。”
陈安微微颔首,复又看向清虚子三人:
“清虚子、马灵、乔道清三位道友,日后便为我长生门传法长老,辅佐掌门,教化弟子,共探前路。”
三人亦是上前稽首:“我等,谨遵道友法旨。”
没有繁复的仪式,亦无昭告天下的喧嚣。
这关乎天下修行未来走向的道统传承,便在这寥寥数语间,悄然定下了名分。
……
开坛讲法之事已毕,道场亦步入正轨。
清风身为掌门,负责督促门下弟子日常修行、功课。
清虚子三人则各自择了清幽洞府,潜心闭关,印证新法。
陈安则从这繁杂的庶务中抽身而出,开始系统性的教导金灵与林朝英。
天池湖畔,那座简陋的木屋之内。
陈安坐于蒲团,金灵与林朝英分坐两侧。
金灵身为龙灵,其化形而出,便已是得了天地造化,道韵自成,稳稳立于新法的三境修为。
于她而言,修行的关隘反倒不大。
所欠缺的,是那化形前近千载光阴所缺失的“认知”。
陈安亦不急于传她高深道法,而是效仿古之圣贤,行“开蒙”之举。
从最基础的文字、算学教起,又及经史、地理、格物、乃至人间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