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数据分析式的浪漫

苏晚那句带着娇嗔的抱怨——“跟你这种没有浪漫细胞的人没法沟通!这不是性价比的问题,是喜欢!是心情!是仪式感!”

——如同一个无法被现有算法解析的异常代码,在谢辞精密运行的核心逻辑中反复回响,引发了一系列他无法自行解决的“错误”。

他理解“性价比”,理解“资源配置”,甚至能推演市场供需曲线,但“喜欢”、“心情”、“仪式感”这些变量,无法被量化,无法被纳入他熟悉的决策模型。

这让他感到一种陌生的……挫败感?尤其是在看到苏晚因此而流露出明显的“不满”情绪后,这种无法精准解决问题(让她开心)的状态,让他无法容忍。

商业谈判、技术难题,他都能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但如何“浪漫”,如何提供“仪式感”,成了他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盲区。

在经过一夜的沉默推演和数据库检索(结果为零)后,谢辞做出了一个决定——寻求外部数据输入。他选择了合作对象中,看起来对“人类情感交互”可能更有研究的李明宇。“创界科技”的氛围相对年轻活跃,李明宇本人也表现出更多的“非理性”热情。

于是,在第二天上午,一次关于传感器芯片流片进度的常规视频会议结束后,谢辞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切断通讯,而是罕见地停顿了一下,看着屏幕那头发型都有些凌乱、却依旧兴奋的李明宇,用他那一贯平稳无波的语气,提出了一个让李明宇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的问题。

“李总,有一个非技术性问题请教。”

李明宇扶了扶眼镜,好奇道:“谢先生请讲!知无不言!”

谢辞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准确地描述:“我的伴侣,表达了对某件商品的喜好。该商品溢价严重,功能性与普通产品无异。我提供了更高效、低成本的获取方案,但她表示不满,并提及‘浪漫细胞’、‘喜欢’、‘心情’、‘仪式感’等非量化概念。如何解决?”

屏幕那头的李明宇张大了嘴巴,足足愣了五秒钟,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笑声,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飙出来了。

“哈哈哈……对不起对不起!谢先生!我实在没忍住!”李明宇一边擦眼泪一边摆手,“您……您这问题……太经典了!直男……啊不,是理性思维者的经典困境!”

谢辞微微蹙眉,对李明宇的反应感到不解,但他保持着耐心,等待答案。

李明宇笑够了,才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情感专家”的架势(虽然他本人也是个技术宅,但好歹理论知识丰富):“谢先生,这事儿吧,它不能这么算。女朋友喜欢一样东西,很多时候买的不是东西本身,是那个‘感觉’!您想啊,您直接让工厂生产,或者收购品牌,这感觉像啥?像上级下达生产任务!一点惊喜和期待都没有了,哪来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