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战为“止戈”!

马昕摆摆手,“《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真正高明的战争,不是靠蛮力厮杀,而是靠谋略取胜。

张士诚虽然兵多,但他手下的将领各怀心思,有的想立功,有的想自保,还有的本就是被迫归顺,并不真心为他效力。

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不得不说,马昕带着大量经验,见识远超当代!很多战争,都有可以参考的。

朱文正沉吟道:“舅舅是说,先从谋略上瓦解他?”

“没错。”

马昕点头,“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此人骁勇善战,是张士诚的左膀右臂。

但他贪婪好色,我们可以派人携带重金,离间他和张士诚的关系,

再散布谣言,说他私通我们,想自立为王。

张士诚本就多疑,必然会猜忌他,到时候那道防线不攻自破。这就是‘伐谋’。”

“那‘伐交’呢?”朱文正追问。

“张士诚和方国珍素有往来,方国珍占据浙东,拥兵数万,两人表面结盟,实则互相提防。”

马昕缓缓道,“我们可以派使者去见方国珍,许他互不侵犯,

若他能在关键时刻牵制张士诚的兵力,将来平定江南后,可保他浙东地盘安稳。

这样一来,张士诚就少了一个潜在的盟友,多了一个需要防备的对象,我们的压力自然就小了。”

朱文正听得频频点头,又问道:“那战略和战术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略是全局,战术是局部;战略是长远,战术是当下。”

马昕解释道,“我们的战略,是守住镇江,牵制张士诚的兵力,等待主公平定江南北,

再合兵一处,收复常州、平江,彻底击溃他。

而战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比如今晚派小队骑兵骚扰他的粮道, 一早佯攻他的先锋营,让他疲于奔命,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战略要稳,战术要活。

战略错了,战术再精妙也没用;战术失当,战略也难以实现。

就像下棋,战略是布局,战术是落子,每一步都要为全局服务。

张士诚的战略是速战速决,想尽快拿下镇江,打通西进的道路,所以他才会不断增兵施压。

而我们的战略是持久防御,以逸待劳,

所以战术上就要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朱文正指着城墙下的守军:“可我们的士兵连日守城,已经有些疲惫了,怎么才能让大家保持士气?”

“这就说到了最关键的一点——人心。”

马昕的目光落在城下巡逻的士兵身上,语气郑重,“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万事休。

我们要让士兵们明白,他们守的不是一座孤城,而是自己的家园,是身后百姓的安危。”

他回忆起几天前的事情:“前几日城西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给军营送了棉衣和粮食,还说要帮我们修缮城墙。

你知道吗?当士兵们看到百姓冒着寒风送来的物资,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他们知道,自己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是被百姓记在心里的。

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比任何军令都能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