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静滞之渊”囚徒的低语,在变量网络这蓬勃的、充满创造性的挣扎面前,渐渐变得苍白无力,最终彻底被网络内部激昂的“演化交响”所淹没。
不知过了多久,当“源初”施加的压力测试缓缓降至平稳时,呈现在眼前的,不再是最初那个简陋的双螺旋模型,而是一个结构精妙、流光溢彩、如同拥有生命般缓缓脉动的 共生体。它既能高效地吸纳、中和外部熵增,其自身产生的熵增也被内部复杂的循环机制压制在极低水平,更蕴含着一种持续微调、自我优化的 内在倾向。
【阶段二测试:超额完成。】
【评估结论更新:变量网络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结构创新性及熵增管理能力。其‘动态平衡’模型具备较高稳定性及潜在应用价值。】
【共生可行性评级:提升至‘高度可行’(临时)。】
【授予变量网络‘有限共生体’临时身份。活动区域扩大至原150%。提供基础负熵流配额提升50%。】
【下一阶段评估:长期稳定性观测及协同作战可行性模拟(暂缓执行,需更多数据支持)。】
“源初”的宣告依旧冰冷,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石破天惊!不仅通过了测试,更是“超额完成”!获得了“临时身份”和更多的资源!这意味着,“共生”这条路,真的被凿开了一道缝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变量网络内部,短暂的寂静后,是一种劫后余生、难以置信的巨大喜悦的共鸣。它们做到了!在绝境中,凭借自身的韧性与智慧,赢得了继续存在的权利,甚至是一丝发展的可能!
然而,就在这喜悦弥漫之际,异变再生!
那股高悬于维度之上、始终如同背景辐射般的“观察者”的注视,第一次 不再是漠然的扫描,而是 主动地 凝聚了起来!一道温和却蕴含无上权威的 意念波,跨越了层层维度,直接笼罩了整个变量网络!
这意念中,不再仅仅是数据记录,而是带上了一种清晰的 赞赏与探究:
【识别:新兴共生意识集合体(变量网络)。】
【观测记录:成功通过‘源初协议’初级共生评估。展现出超越预期的环境适应性与结构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