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造船之争

左宗棠将朝廷转来的宋晋奏折掷于地上:“朝中竟有如此糊涂之人!说要停造轮船,改向外洋购买!”

一位年轻将领小心翼翼地问:“大帅,购买外洋船炮,不是更省事省费吗?”

“荒谬!”左宗棠须发皆张,“今日买船,明日买炮,后日是不是连兵都要请洋人来当?记得咸丰十年么?英法联军是怎么打进北京的?若是当时我们有自造的坚船利炮,何至于让万岁爷避走热河!”

他踱步至帐外,望向东南方向,仿佛能看见远在福州的船厂:“沈葆桢信中说,船厂工匠已能自造轮机,这是多少心血换来的!一旦停工,工匠散尽,前功尽弃啊!”

回到帐中,他立即下令:“取纸笔来!我要上奏朝廷,这船政绝不能停!”

又修书一封给沈葆桢:“幼丹兄:船政一事,关系国家命脉,万万不可中止。弟虽远在西北,必力陈利害......”

保定直隶总督府内,四十九岁的李鸿章正在宴请外国领事。酒过三巡,幕僚周馥悄悄递上一份公文。

李鸿章面不改色,继续与各国领事谈笑风生,流畅的外交辞令中透着不易察觉的警惕。直到宴席结束送走客人,他才展开公文细读。

“大人,京师来的急件,要您对宋晋奏请停造轮船一事发表意见。”周馥低声说。

李鸿章不语,慢慢踱回书房。他先泡了杯浓茶,然后点上水烟,深深吸了几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深邃。

小主,

“曾公和左公什么意见?”他终于开口。

“曾公明确反对,文煜大人表示支持。左公与沈大人虽未在一起,但分别上奏反对。”周馥答道,“现在朝廷等您的意见做最终决断。”

李鸿章眯起眼睛:“这宋晋倒是会挑时候。西北用兵,国库空虚,这时候奏请节省开支,确实挠到了朝廷的痒处。”

“那大人的意思是…….”

自然要反对!李鸿章斩钉截铁,“不过不能简单地反对。要上奏,就要把道理说透,说得朝廷再也不敢有停造之念!”

他放下水烟,走到书案前:“研墨!我要写一封足以警醒朝野的奏折。”

养心殿内,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正在阅读各地督抚的回复。

慈禧太后轻轻敲着奏折:“曾国藩反对,文煜支持,左宗棠和沈葆桢分别上奏反对。现在就看李鸿章怎么说了。”

慈安太后忧心忡忡:“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确实不是小数目。西北战事吃紧,若是能省下这笔钱……”

慈禧沉吟道:“姐姐说得是。不过曾、左都是老成谋国之人,他们如此坚持,必有道理。记得咸丰年间,咱们吃够了船炮不如人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