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朝廷深意

“臣等连日推演,窃以为:‘闭关自守,势不可能’!东西两洋,强敌环伺,非我退让即可苟安。为今之计,唯有海塞兼营,双拳并出!虽艰难竭蹶,亦当勉力为之!新疆不可弃,海防不可弛!此乃保社稷之唯一生路!”

“海塞兼营”四字,如同暗夜中的微光,虽微弱却指明了方向。争论的硝烟,终于在这一共识中稍稍散去。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初十。北京城初春的风依旧料峭,养心殿内的金砖地面泛着寒意,但因一份即将发出的谕旨,气氛格外凝重。

明黄绢帛上,朱砂御笔字字千钧:

“谕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

日本构衅生番,业经议结。然海防一事,为今日切不可缓之计。新疆军务未蒇,原议大臣筹办,迄无成效。

关外一撤,藩篱难保!彼时得步进步,西北之忧,何堪设想?

刻下情形,闭关自守,势不可能!当此饷需支绌,惟有用款分防,期于两全无害。

着该大臣统筹全局,酌度机宜,妥筹具奏!应如何进取?如何布置?抑或别有良策?务当通盘筹划,详细陈明,以纾朝廷西顾之忧。钦此。”

这份谕旨字里行间透着帝国的两难与决断:

“关外一撤,藩篱难保”八字,是对塞防派最直接的采纳,彻底否定了放弃新疆之议,明示西北失守将导致蒙古不保、京师震动的连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