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而与怡和洋行的买办唐廷枢接洽时,对方的态度更为倨傲:
“胡老板,并非我等不愿帮忙。新疆战事?哼,请恕我直言,胜负难料!朝廷如今的重心似乎在海防,李中堂(李鸿章)那边也同样急需款项。谁能保证这笔巨额借款投入西北,不是石沉大海?除非您能设法说服朝廷,将西北某些矿产的开采权或未来的筑路权,作为附加抵押品?”
这已触及国家主权底线!胡雪岩断然拒绝,毫无转圜余地:“唐先生!借款即是借款,抵押即是关税!这是底线。其他任何条件,绝无可能!”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时间一天天流逝,肃州发来的催款电报一封比一封急迫,字字如烽火!胡雪岩心急如焚。他动用了所有积累的人脉关系,不断宴请、多方游说、甚至尝试通过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间接施压。他深知,左帅在西北是等米下锅,多耽搁一天,整个西征大业就可能多一分崩溃的风险!
就在胡雪岩几乎陷入绝望之际,转机终于出现。汇丰银行伦敦总行经过反复的评估与权衡(其中也考量到沙俄与英国在中亚的激烈博弈,英国出于自身利益,不希望俄国独霸新疆,间接支持清廷维持在该地区的存在具有一定战略价值),最终拍板:同意借款!但条件依然极为苛刻:
借款总额为库平银200万两,年利息为10%(一分利),在当时属极高水平。期限是7年。同时,必须由清政府总理衙门出具正式担保文件,明确指定以江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等主要海关的洋税收入作为第一顺位抵押。此外,银行还要收取高额经手费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胡雪岩凝视着这份沉甸甸的合同草案,心中五味杂陈。利息之高,抵押之重,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一想到肃州风雪中翘首以盼的左帅和十万嗷嗷待哺的大军,他把牙关一咬,提笔在合同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阜康钱庄的印信。与此同时,他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合同草案和银行的全部要求飞报北京总理衙门和肃州大营,恳请朝廷火速批准并用印担保!
肃州大营,朔风怒号,大雪纷飞。
左宗棠每日如坐针毡,无数次踱步至辕门之外,顶着风雪向东眺望。军营中的粮秣储备日渐消耗,将士们虽依旧坚持操练,但一种无形的焦虑感已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时间,成了最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