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泾水重生

左宗棠凝望着脚下荒芜的土地和远处浑浊却蕴含着巨大潜力的泾水,目光如磐石般坚定。“前人能做到的,我辈为何不能?巨龙沉睡太久,该醒了!”

他猛地转身,声震四野:

“传本督令!一、征调陕甘宁三省民夫!以工代赈!精壮者开山取石、清淤筑坝;老弱妇孺运送土方、烧制灰浆!工钱、口粮,务必按时足额发放!二、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尤其熟悉古法渠工者!依古图,参新法,定下万全之策!所需石料、木料、铁器,统筹采买,不惜代价!三、分段包干,限期完成!各段主官,立军令状!有功者重赏,贻误者严惩不贷!此乃国本工程,一粒沙、一块石,都关乎万千黎民生死!”

数月后泾水两岸,变成了一个沸腾的、史诗般的巨大战场。

成千上万的民夫,如同密密麻麻的工蚁,在绵延数十里的工地上劳作。号子声震天动地,压过了奔腾的泾水声。上游,巨大的条石在号子声中被民夫们用滚木艰难地运到指定位置。石匠们叮叮当当地敲打修整,将巨石严丝合缝地垒砌成坚固的拦河大坝。浑浊的河水被大坝抬高,积蓄着力量。中下游,清淤疏浚是主战场。无数人跳入齐腰深、冰冷刺骨的河水和淤泥中,用铁锹、簸箕甚至双手,挖出沉积了数百年的腐臭黑泥和顽石。独轮车、挑担组成的运输长龙,将淤泥运走,将加固堤岸的石料、黄土运来。空气中弥漫着汗味、淤泥的腥味、新翻泥土的土腥味和石灰浆刺鼻的气息。烈日灼烤着每一寸皮肤,汗水流入眼睛,涩得生疼。

“加把劲!这石头是坝基!必须稳!”一个监工模样的老河工嘶吼着,嗓子已经沙哑。

“小心!这段老渠底有暗坑!”一个在淤泥中摸索的民夫突然惊叫,旁边的人立刻用长杆探路。

几个民夫合力抬起一块巨大的、从淤泥里挖出的、刻着模糊篆字的古老条石(疑似当年郑国渠遗物),兴奋地喊道:“老祖宗的东西挖出来啦!这渠一定能成!”

左宗棠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最艰苦的工段。他挽着袖子,裤腿沾满泥浆,甚至亲自拿起铁锹,和民夫一起铲了几锹土。一个累得瘫坐在地的老汉看着总督大人亲自劳作,喃喃道:“老天爷……左大帅都这样干了……这水……一定能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巨大的拦河石堰巍然矗立,将浑浊的泾水牢牢束缚。下游,经过深挖拓宽、堤岸加固的郑国渠、白渠故道焕然一新,如同两条重新打磨过的巨大龙身,蜿蜒伸向远方干渴的土地。关键的分水闸门处,精铁打造的沉重闸板被巨大的绞盘缓缓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