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抬棺西征

四月部署已定,边关战云密布。但左宗棠深知,仅靠前线将领,不足以给俄人最大的震慑,也不足以坚定朝廷本已摇摆的决心。他必须亲自西进,将主帅的意志化为三军的胆魄。

五月底,肃州(今酒泉)城外,一场前所未有的誓师仪式正在进行。天气已然炎热,烈日灼烤着大地。全军缟素,旌旗猎猎。最令人震撼的,是队伍最前方那具由八名亲兵抬着的漆黑棺椁!棺木厚重,在日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

左宗棠身着正式的官服,面容清癯,咳嗽不止,却在亲兵的搀扶下,毅然登上了为他准备的抬舆(一种类似轿子的交通工具)。他指着那具棺材,对集结的将士们高声说道,声音虽因疾病而微弱,却字字清晰,传遍全场:

“将士们!此棺,乃老夫为自己所备!此去伊犁,若不能收复国土,驱除俄虏,则老夫便以此棺为归处,马革裹尸,绝不生入玉门关!俄人恃其船坚炮利,妄图讹诈,我中华儿女,唯有以死相争,玉石俱焚,亦不屈服!”

“誓死追随大帅!收复伊犁!驱除俄虏!”数万将士的怒吼声震天动地,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老帅舆榇(抬着棺材)出关的举动,极大地激励了士气,也向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传递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这个古老的帝国,有人准备用生命扞卫它的尊严。

队伍启程,蜿蜒西行。左宗棠躺在颠簸的抬舆中,忍受着酷热和病痛的双重折磨。戈壁的白天如烤炉,夜晚却寒气刺骨。他时常咳得整夜难眠,随军医官束手无策。但每当将领们劝他慢行或休息时,他总是摇头:“军情紧急,岂容耽搁?老夫残躯,何足道哉!”

经过近半月的艰苦跋涉,六月十五日,左宗棠的大队人马终于抵达新疆东部的重镇——哈密。

哈密大营顿时成为整个西北的神经中枢。信使往来不绝,军报如雪片般飞来。左宗棠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投入紧张的军务之中。他详细核查各军部署、粮草储备、武器状况,命令刘锦棠、张曜部向前推进,做出攻击姿态;严令金顺部加固工事,广布哨探。

他还亲自巡视哈密防务,慰问当地各族百姓,宣示朝廷收复伊犁的决心。一时间,新疆军民人心振奋,“左侯爷”(左宗棠封恪靖侯)舆榇亲征的消息如同定心丸,也如同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左宗棠详细报告了军事部署,并再次强调:“……非将其侵占之伊犁收回,永绝后患,不足以彰天朝威德而服中外之心。臣虽老惫,敢不竭蹶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