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访问长崎

北洋水师完成在朝鲜海域的巡防任务后,面临着一个迫切的技术难题。

定远、镇远等铁甲舰在经历长途航行后,船底已附着大量藤壶、海藻等海洋生物,严重影响了舰船的航速与机动性。据随舰英国工程师检测,船底附着物使舰队航速降低了近两节,燃煤消耗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按照海军维护规程,铁甲舰每半年必须进坞清理船底、涂刷防锈漆。然而此时,清政府规划中的远东第一军港——旅顺港,其大型干船坞尚在建设中,预计还需一年方能竣工。李鸿章在给总理衙门的咨文中明确指出:铁舰需及时油底,而旅顺坞工未竣,不得不另作他图。且各舰经年巡防,机件磨损,非大修不可。

经过多方考量,李鸿章最终采纳了总教习琅威理的建议,决定派遣舰队前往日本长崎进行检修。这一决定基于几个重要考量:长崎三菱造船所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先进的造船企业之一,拥有可容纳七千吨级战舰的干船坞;其技术工人大多在英国受训,熟悉西方造船工艺;同时,借检修之机开展亲善访问,既可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又可实地考察日本海军发展状况。在奏折中,李鸿章特别强调:借此巡阅之便,前往日本口岸,一以扬中国天威,一以体察彼国军实。他还密令丁汝昌:宜详察其船厂规模,水师阵容,以为我朝借鉴。

1886年8月1日的黎明,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长崎港。定远舰的舰桥上,丁汝昌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座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港口城市。港内,几艘日本小炮艇静静停泊,与北洋水师的铁甲巨舰形成了鲜明对比。

鸣礼炮。丁汝昌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传令兵说道。

二十一响礼炮划破晨雾,惊起了港畔树林中的飞鸟。码头上聚集的日本民众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声惊得骚动起来,待明白这是海军礼仪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站在舰桥上,注意到码头上一个特殊的身影——日本海军大辅川村纯义正举着望远镜,专注地观察着定远舰的每一个细节。林泰曾转身对身旁的大副低声道:通知各岗位,注意军容。日本人正在仔细观察我们。

与此同时,在定远舰的轮机舱内,随舰英国工程师布朗正在检查主锅炉。他指着压力表对丁汝昌说:提督大人,锅炉压力已降至安全范围,可以准备进坞了。

当日下午,长崎县厅的会客厅内,丁汝昌与日下义雄相对而坐。会谈桌上的漆器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日下义雄面带微笑,语气却意味深长:久闻定远、镇远二舰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丁汝昌从容应答:此次来访,一为检修舰船,二为敦睦邦谊。望借此机会,促进两国海军交流。

会谈结束后,丁汝昌在返回舰队的路上,注意到街道两旁有不少日本海军军官在观察他们的行进队伍。他对身旁的琅威理低语:看来,我们的到来在这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次日清晨,定远舰缓缓驶入三菱造船所的干船坞。随着海水被逐渐抽干,巨大的舰体显露出它水下的真容。船底密密麻麻地附着着藤壶和海藻,有些地方的附着物厚达数寸。

开始作业!工头一声令下,数十名工人手持特制刮刀,开始清理船底。金属刮擦铁甲的刺耳声响在船坞内回荡。

这时,一群日本工程师在岩崎弥太郎的带领下来到船坞。岩崎微笑着对丁汝昌说:提督阁下,请允许我们的工程师观摩学习。贵舰的设计实在令人赞叹。

琅威理敏锐地注意到,这些日本工程师的手中不仅拿着笔记本,还带着测量工具。他悄悄对林泰曾说:注意看好他们,不要让他们接触到核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