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四十四回 第九节 落笔终章

第九节 落笔终章

1988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温柔,江南大学的早樱沿着香樟路一路铺展,粉白色的花瓣像揉碎的月光,簌簌落在“三族文明研究院”的木质门牌上。

门牌是陈宇亲手做的,用的是鄱阳湖岸边的老樟木,边缘刻着细小的三族图腾,经过春雨的浸润,木头上的纹路愈发清晰,散发出淡淡的樟香。

研究院设在观鱼台旁的老教学楼里,原本是间闲置的阶梯教室,如今被改造成了兼具办公与展览功能的空间,窗户上贴着学生们手绘的双鱼莲花窗纸,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虞明坐在靠窗的书桌前,面前摊着一台老式示波器和一叠监测数据单,秘火水晶的实时能量曲线在示波器屏幕上缓缓跳动,像湖面泛起的涟漪,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

他手边的热敏传感器连接着埋在三族碑基座下的导线,屏幕上的温度数值始终稳定在23℃——这个温度,与江南大学常年的室温完美契合,也是秘火灵力最和谐的状态。

“1987年12月22日23:47,能量峰值突破8900单位,波动频率12.7Hz;1988年3月15日10:12,能量值稳定在1200单位,波动频率0.3Hz。”虞明用红笔在数据单上圈出两个关键数值,指尖划过1987年的记录时,指尖微微发烫,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冬至夜,秘火失控时传来的灼人温度。

他的书桌一角摆着个相框,里面是1987年冬至夜后拍的合影:虞明握着双鱼玉佩,海蓝蓝的圣物鳞片在掌心发光,慧灵的莲花胎记透着红光,大兵举着GoPro挤在中间,脸上还沾着未擦干净的灰尘,背景是初升的朝阳和泛着金光的鄱阳湖。

相框旁边放着半块青铜碎片,是当年锁魂阵阵眼的残片,上面的鱼纹已经被黑鳞火熏得模糊,虞明特意留着它,用来提醒自己那场战斗的凶险。

“又在看旧数据?”海蓝蓝的声音从对面传来,带着笑意。她坐在虞明斜对面的书桌前,桌上铺着摊开的水族典籍,典籍是用特制的鲛绡纸写的,字迹是淡蓝色的水族文,遇光会浮现出细小的鱼影。她的帆布包挂在椅背上,包身是她亲手绣的图案:左侧是道家的双鱼,右侧是佛家的莲花,中间用银线绣着“共生”两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海蓝蓝的指尖沾着一点深蓝色的墨水——那是水族特有的墨汁,用墨鱼的墨囊混合海水制成,写在纸上千年不褪——她正对着一本泛黄的《水脉记》蹙眉,典籍上的字迹有些模糊,需要用水族灵力才能激活。

“再核对一遍,省博物馆的‘永恒展’明天就要开展了,这些数据得作为展品说明附在秘火水晶的展柜里。”虞明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目光落在海蓝蓝的发梢上——

她的头发里别着一朵新鲜的樱花,是今早新生送的。自从“三族同心”的故事在校园里传开后,研究院就成了新生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每天都有穿着军训服的新生来参观,送来的鲜花和信件堆满了窗台,其中不乏水族后裔写来的信,信里说终于敢公开承认自己的身份,不用再隐藏尾巴和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