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也知晓了宛陵叛乱之事,同意自己大儿子做法,更下令将刘表等人贬到交州九真郡教书育人,给归降异族部落上课,传播文脉,废物利用,免得白吃他粮食。
看着大军在长安城外每日操练,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既等人也陆陆续续到达。
张既见大军每日消耗粮食无数,心痛不已,遂即向波彦提议,“禀大王,今无用兵之处,这西凉兵马也操练多日,熟悉明军军纪,歪风邪气流转不少,整日这般操练,太耗费粮食,以臣之见,可让他们先屯田,疏通关中沟渠。”
“关中人口流失无数,今十不存一,荒田遍地,看得臣心疼万分,当年灵帝在位时,这关中也是阡陌交通,麦浪滚滚。哪有这般荒废景象。”
“关中人口没有恢复之前,大军可军屯,补充军粮之用,节省政务府粮食。可用于他处,到时可以修出更多路,大王也知汉中到长安之地道路难行,益州更是崇山峻岭。到处是悬崖峭壁,路窄崎岖,以一关隘便可阻挡大军前进之路。”
“大王此次伐巴蜀,也是这个原因,从而退兵取关中。要是政务府有用不完的钱粮,可召集百姓,重新让人勘探入巴蜀之路,一条不行,就开两条。到时巴蜀如何守之。”
“有路政令才可到达,大军行军才可快速,有路臣民才可知天下之事,大王惠民之策天下之人才可得知。”
“以臣之见,待大王一统天下后,以国库之钱粮,修十纵十横之直道,供车马行驶,将天下网络,也给无数百姓寻一条活路,有事可做,待此二十条横穿天下之路成时,大王基业稳矣。”
“钱粮充足,也可开挖运河,以水运之便,调粮调兵行商也能方便许多,节省开支,惠及万世之人。”
波彦听到张既的话,感到震惊,没想到张既有如此眼光,在前世国家也是如此治理天下。使天下交通便利,惠及天下人。不过要完成此工程,需要无数钱粮支撑。
波彦看着张既,笑道:“德容大才,眼光超群,要是此二件大事完成,天下百姓可得利,过上富庶日子。军政要事也能迅速传令到位,利于统治天下。”
“只是此时天下未一统,需得钱粮先养兵,争霸天下,无剩余太多,干不了此二件大事。但也不是不可做其他事。”
“德容说得也有理,这关中之地可是肥沃之地,荒废实在可惜,将关中之地分与关中百姓与西凉军之人,稳定人心。剩余全部纳入军屯,招五万屯田兵入关中屯田,也可补充关中人口,交由德容一并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