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酒泉郡,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盐铁司衙门的青瓦白墙上,映出一片肃穆。
衙署内,盐铁司司长张昭手持一封刚送达的文书,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站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棵已染黄叶的槐树,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旁的少年诸葛亮说道:
“哈哈哈,河西四郡盐池终于全部收回,西部盐利尽归盐铁司。此乃大王宏图之一隅,待将来一统天下,全天下之人都得吃盐铁司所产之盐,那时盐铁司赚取的钱财又不知多少,足以支撑明国基业!”
张昭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豪情。他年近五旬,鬓角已染霜华,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作为明国盐铁司司长,他深知盐利之于国家的重要性。河西四郡盐池的收回,不仅是钱财上的收获,更是明国势力西扩的标志。
诸葛亮躬身聆听,神情专注。他年方十六,面容上的稚嫩已慢慢褪去,但眉宇间已透出超越年龄的睿智。
此次随张昭西行,他亲身参与了盐池收回的诸多事务,虽年少,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干。
“诸葛小子,给老夫下令,今日起凉州盐价下调至与中原盐价齐平,让凉州百姓也能吃上低价盐,享受明国惠民之策。”张昭抚须吩咐,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诺!”诸葛亮应声而答,立即转身走向书案,铺开纸张,提笔书写。他下笔如飞,字迹工整秀丽,内容条理清晰,不仅传达了盐价下调的政令,还附带了实施要点,确保政令能顺利推行。
张昭走近,看着诸葛亮笔下流畅的文字,眼中赞许之色更浓。他继续说道:“再调一批铁锭到凉州,打造新式农具,售卖给百姓。大王对此事极为重视,一直让工学院与工部研制新式农具,力求百姓更快更省力耕种田地。大王已派人将图纸送来,就等好铁到来了。”
诸葛亮点头,笔下不停,将张昭的吩咐一一记录。他深知农具之于农耕的重要性,更明白明王对百姓生计的关切。这些政策若能落实,凉州百姓的生活必将焕然一新。
“今河西四郡盐池被收回,各地盐霸也已解决,朝堂指派了专人前来经营西部盐铁,吾二人是时候返回中原了。”张昭语气转为凝重,“大王来信催促,让吾等尽快返回阳翟,看来是要开始筹划北伐之事了。”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震。北伐!这是明国如今最重大的战略,也是他梦寐以求参与的大事。他庆幸此次西行立下功劳,获得了在明王府听政的特许,否则必将错过这历史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