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山城迷雾3.智取巴图

“搜!”我指着墙角的柜子,那柜子上了三把锁,铜锁在火光下闪着光,锁身还刻着花纹,倒像是件宝贝。亲兵们刚撬开锁,就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竟藏着二十多套宋军铠甲,甲片上的“宋”字被磨得模糊,却依稀能辨认。有个老兵拿起块甲片,突然红了眼:“这是我弟弟的!他去年在泸州战死,铠甲怎么会在这儿?”

阿黎突然从柜底抽出本账册,纸页发黄,墨迹却很新:“看这个!巴图早就和汪良臣勾结,这些铠甲是他偷偷藏起来的,准备等哈刺帖来了,假装是缴获的‘战利品’!”账册的最后一页画着张地图,涪陵到重庆的水路标得清清楚楚,还在几个险滩画了红圈——想来是汪良臣设下的埋伏,每个红圈旁都写着“宋狗必死”,字迹狰狞。

“把这些都带走。”我让人把账册和铠甲装上船,又看了眼地上的巴图,他还在打呼,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流,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给他留件体面的事。”我让亲兵把他拖到椅子上,给他灌了碗醒酒汤——那是阿黎用醒酒草熬的,据说喝了头不疼,“等他醒了,就知道自己成了阶下囚,连哈刺帖都保不住他。”

天快亮时,我们从水门撤退,船板上堆着缴获的军备,还有五坛没开封的烧刀子。阿黎抱着白狐,小家伙正舔她指尖的酒渍,尾巴摇得欢快。“汪良臣这下可没接应了。”她晃了晃手里的账册,纸页发出哗哗的响,“等咱们到了重庆,就把这账册贴在城门上,让百姓看看,这些元军将领有多龌龊。”

吴燕殊的海东青突然飞回来,嘴里叼着根布条,上面绣着个“汪”字——是汪良臣的亲兵标记。布条上还沾着点血迹,想来是信使被鹰抓伤了。“他派人来了。”她指尖捏着布条,眼里闪过冷光,“大概是来催巴图送铠甲的,正好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好盟友’已经成了咱们的阶下囚。”

船行至江心,涪陵城的轮廓渐渐缩小。我望着重庆方向,晨雾里隐约能看见山影,像头蛰伏的巨兽。汪良臣大概还在等巴图的消息,却不知他的左膀已断,埋伏在险滩的人马,很快就会变成我们的囊中之物。

“让弟兄们歇歇。”我靠在船舷上,风带着江水的凉意,吹得人神清气爽,“到了重庆,还有场硬仗要打。不过在那之前,先尝尝这烧刀子——巴图的眼光,倒不算太差。”

阿黎笑着给每个人倒了碗酒,酒液在碗里晃出涟漪,映着天边的鱼肚白。白狐凑过来舔了口,立刻打了个喷嚏,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笑声混着水声,在江面上荡出老远,惊飞了芦苇丛里的水鸟。有个新兵举着酒碗喊道:“将军,下一站去哪?咱们再抓个大官!”

我举起碗,酒液沾湿了胡须,带着点烈味:“重庆。”

纯汉字数:51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