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砥

与此同时,灭赵之后的军政事务千头万绪。王翦坐镇邯郸,调度各方,安抚地方大族,清点府库图书,筹备下一步对魏国的攻势。战争的巨轮并未停歇,只是换了一种节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日傍晚,魏缭正在临时居所内翻阅从赵国府库中整理出的部分舆图与典籍,门外传来通报,有咸阳来的使者单独求见。

来人并非宣诏的使臣,而是一位身着普通军吏服饰、面容精干的汉子,他递上一封密封的函件,低声道:“魏右更,此乃大王密谕。”

魏缭心中一动,屏退左右,拆开密函。帛书上的字迹并非嬴政亲笔,但加盖了其私人印信。内容并非新的任命或指示,而是对他此前关于降卒处置以及未来治理新地建议的几句简要点评,其中一句尤为醒目:“……卿所言‘成本’,深得朕心。然,破易立难,望卿勿徒托空言,后续魏、楚之事,当有更切实之策以对。”

没有过多的褒奖,而是直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更进一步的期待。魏缭仿佛能看到那位远在咸阳的帝王,正以他锐利的目光,穿透千里,审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等待着他下一次的表现。

他将密函置于灯焰上,看着它化为灰烬。窗外,邯郸的夜空星辰寥落,预示着明日或许又将是一场风寒。

帝国的阴影之下,他这块新石,已被置于更汹涌的暗流之中。魏国大梁的城墙,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那将是他下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不仅是在军事上,更是在他始终秉持的理念上。而咸阳方向吹来的风,似乎也带着一丝不同于战场硝烟的气息,那是一种名为“权力”的、更加无形而危险的博弈。

第一卷的风云已然落幕,但第二卷的帝国暗流,正无声地漫上堤岸。他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加坚定。心中的城垣,必须在风雨与暗礁的冲击下,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