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庙堂深几许

这正合魏缭之意。他借此机会,系统性地梳理南方军事地理,将脑海中对楚地的认知与现实的资料相互印证,不断完善自己的战略构想。他常常对着巨大的江汉水系图、云梦泽沼泽分布图一坐就是半天,推演着未来数十万大军如何在这片陌生而泥泞的土地上展开、补给、作战。他知道,无论“疲楚”之策能起到多大效果,最终决定胜负的,依然离不开战场上的硬碰硬。他必须为那一天,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期间,李斯并未再有明面上的动作。但魏缭能感觉到,那双隐藏在丞相冠服之下的眼睛,始终在注视着他。一次,在例行朝会上,讨论到巴蜀粮草经水道运往前线的损耗问题时,李斯轻描淡写地提及,此事关乎伐楚根本,当由丞相府统筹各方,细化章程,意指欲将后勤大权进一步收归己有。这无疑是对军方,尤其是对可能主导未来战事的王翦、魏缭等人的一种制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缭当即出列,并未直接反对,而是陈述了军情瞬息万变,后勤调度需与前线战况紧密结合的道理,建议成立一个由国尉府、丞相府、少府共同参与的联合粮台,协同办理,以确保效率。嬴政最终采纳了这个折中方案,既未让李斯独揽,也未让军方完全自主。

这次交锋,看似平手,却让魏缭更加警惕。李斯正在利用其行政权力,从各个方面渗透和影响伐楚大计的每一个环节。

这一日,魏缭正在值房内标注一幅新绘制的江东地区城邑分布图,玄姬无声地走了进来。她依旧是那副冷若冰霜的模样,但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有事?”魏缭放下笔。

“两项消息。”玄姬言简意赅,“一好一坏。”

“讲。”

“好消息是,郢都来信,昭氏与项氏矛盾已彻底公开。昭滑在软禁中‘暴病而亡’,昭氏认定是项燕杀人灭口,其族中激进派已开始串联其他不满项氏的贵族,并暗中接触王室近卫,似有所图。项燕则指责昭氏勾结外敌,图谋不轨,双方剑拔弩张,楚王负刍试图调和,但效果不彰。《扰楚四纲》,见效了。”

魏缭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坏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