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的到来,确实在小小的**小学引起了一些波澜。
他教学理念新颖,说话做事透着来自城里和干部家庭的见识,很快就和同事们打成了一片。
他对苏晴表现得格外关注,但也保持着同事间的分寸,时常找她讨论教学问题,分享一些教育资源。
苏晴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且刘军在业务上的确能提供一些帮助,她也就维持着表面的客气。
因为,她的心始终牢牢系在远方的志远身上。
每天黄昏,结束一天的忙碌后,与志远的电话或短信,是苏晴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今天累不累?孩子们听话吗?”志远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熟悉的关切和一丝疲惫,却让苏晴倍感安心。
“不累,今天教他们唱了新歌,高兴着呢。你呢?生意怎么样?别太拼了,注意身体。”苏晴靠着窗边,望着高原璀璨的星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放心吧,我好着呢!今天又谈成了一笔订单,咱们的‘未来基金’又厚实了一点!”
志远兴致勃勃地分享着生意上的进展,琐碎却充满生活气息,“爸妈今天还念叨你呢,说等你回来,要亲自下厨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两人隔着千山万水,絮絮叨叨地说着日常,分享喜悦,倾诉烦恼,规划着两年后的重逢。
志远虽然不懂支教的具体工作,但他永远是最耐心的倾听者,用他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支持:“有啥难处就跟我说,别自己硬扛。钱的事不用操心,有我呢。”
这些话语,比刘军那些精致的问候更让苏晴感到温暖和踏实。她知道,志远正在为了他们的未来,用汗水和努力一步步搭建坚实的堡垒。
刘军偶尔的邀约,比如“苏老师,周末一起去县里买书吗?”或者“我知道有家新开的馆子,味道不错,一起去尝尝?”,都被苏晴以各种理由果断拒绝。她甚至会刻意在刘军面前,提起“我男朋友”怎样怎样,明确划清界限。
她的眼里,是高原的蓝天、孩子们的笑脸、和志远远程分享的夕阳。她的心里,如同高原的雪山,澄澈而坚定,明确地朝向志远所在的方向。
苏晴并没有隐瞒刘军的存在,反而总是和志远说这个人有多么的“烦人。”
志远虽然嘴上不在乎,但敏感地察觉到了刘军的存在带来的潜在威胁。
他信任苏晴,但更心疼她可能面临的困扰。一次通话中,他小心翼翼地问:“那个刘老师……没给你添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