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血样突破

化院地下废弃储藏间的冰冷尘埃,似乎已渗入了林可和杜恒的骨髓。

自那场关于陆浩宇本质、关于陈重之死的终极质问后,两人之间便彻底跌入了冰点。沉默不再是隔阂,而是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横亘在曾经生死相依的两人之间。交流彻底断绝,连目光都吝于触碰。他们像两个被困在同一个牢笼里的幽灵,各自占据着阴暗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硝烟和沉重的绝望。

杜恒手臂上的淤青已经蔓延到了手肘,颜色深得发黑,每一次细微的动作都让他眉头紧锁,额角渗出冷汗。他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角落,对着那台老旧的示波器,屏幕上的杂乱波形仿佛映照着他混乱而痛苦的心绪。

林可则强迫自己埋首于那本陆浩宇赠予的《神经毒理学前沿》。书页翻动的声音在死寂中格外清晰。她逐字逐句地啃读,试图从那些艰深晦涩的前沿理论和争议案例中,剥离出可能与“X物质”相关的蛛丝马迹。书中的确提到了一些突破血脑屏障的非常规神经毒素,描述了其匪夷所思的生物效应,甚至有些模糊地指向了“量子层面的扰动”,但始终缺乏决定性的、可验证的线索。这更像是一本引人遐想的谜语集,而非答案之书。陆浩宇的影子,如同书页间飘散的陈旧墨香,无处不在,令人窒息。

……

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僵持中,一份新的死亡预告,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激起了绝望的涟漪。

目标:赵锐,生物信息学研二学生。

死亡时间预测(基于前几次循环经验):36小时后。

关联线索:林可通过入侵校内匿名论坛后台,发现赵锐曾在一个加密小群组里,言辞激烈地抨击过陆浩宇主导的某个项目评审存在严重不公,并暗示陆浩宇与某位女评审(后证实与陆浩宇关系暧昧)有利益输送。更关键的是,赵锐在群里提到,他手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足以让“某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难堪。

这条信息发布于三天前。

“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指向性不言而喻。

林可盯着屏幕上赵锐的ID和那条充满挑衅意味的信息,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又一个!又一个因为可能触及陆浩宇秘密而即将被清除的目标!王雅楠的死状瞬间浮现在眼前。

她猛地抬起头,目光第一次在决裂后,主动投向角落里的杜恒。杜恒似乎也感应到了什么,他缓缓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迎上林可的视线。那目光里没有和解,只有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缘的、野兽般的决绝和冰冷的审视。

无需言语。冰冷的空气中,一种近乎残酷的默契在滋生。

他们都明白,赵锐很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他们也都明白,这是获取“X物质”活体证据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

在目标发病死亡之前,采集到含有“X物质”的血样!

但如何做到?目标明确,时间紧迫,幕后黑手必然也在严密监控。

“他……赵锐,他最近在帮苏韵整理一批旧的实验室安全巡查报告。”林可的声音干涩沙哑,打破了长久的死寂,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切入点,“明天下午,他会去环境毒理实验室旁边的档案室,那里……位置偏僻。”

杜恒没有回应,只是死死地盯着她,眼神锐利如刀,仿佛在评估这个信息的价值和她本人的可信度。他手臂上的淤青随着他紧绷的身体微微起伏。

“档案室……只有一个出入口。”林可艰难地继续,语速加快,“通风管道……老旧的中央空调系统,有检修口,但很小,只能勉强塞进采集设备。时间窗口……他单独在里面的时间,大概只有十五分钟,苏韵会中途离开去开会。”

她说完,紧紧抿着嘴唇,等待着杜恒的裁决。这计划漏洞百出,风险极高,成功率渺茫。但这是绝境中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杜恒沉默了足足十几秒。储藏间里只有老旧示波器发出的微弱嗡鸣和他压抑的呼吸声。终于,他撑着墙壁,极其缓慢地站了起来。动作牵动淤青的手臂,让他倒抽一口冷气,脸色瞬间惨白,但他咬紧牙关,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他踉跄着走到工作台前,目光扫过林可摊开的那本神经毒理专着,最终落在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用铅盒屏蔽的金属小箱上——那是他们之前冒险积累的微量“X物质”环境残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