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明德校园,夜色已浓。
林可没有立刻回住处,而是走到了化学与材料学院的信息中心。凭借ICSAEC权限,她调取了吴哲和张明宇近期发表的论文、项目申报书以及合作者信息。
屏幕的光映在她苍白的脸上。头痛还在持续,针孔处的微光在昏暗的室内若隐若现。她快速检索着关键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一行行数据。
很快,一条信息像淬毒的针,扎进了她的视线。
在吴哲去年申报的一个小型校内交叉研究基金的结题报告中,在“合作单位/人员”一栏里,赫然写着:
“明德大学量子计算与分子模拟中心 (QCMS) - 周启明教授团队(提供量子算法优化支持)”
报告附件里,还有一份署着吴哲和周启明团队某位博士后的共同署名摘要,内容正是关于“利用量子计算优化神经递质模拟算法效率”的初步探讨!
吴哲的研究,与周启明的团队,存在着正式的合作关系!
张明宇作为吴哲的学生,必然接触过这些合作内容!
林可靠在椅背上,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蔓延开,瞬间盖过了手臂针孔的温度。剽窃风波是表象,学生的“精神崩溃”是结果。而原因……那诡异的、指向“X物质”暴露残留的低频脑电波,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将线索牢牢地拽向了那座灯火通明的玻璃蜂巢——QCMS,和周启明!
周启明团队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新型氟代季铵盐衍生物……神经信号传导……异常脑电波……
碎片在脑海中碰撞、组合,一个模糊却极其危险的轮廓逐渐显现。
张明宇的症状,是意外?是实验事故?还是……某种更可怕的测试?
窗外,QCMS中心的灯光在夜色中格外璀璨,像一颗冰冷而诱人的星辰。
林可知道,风暴的中心,就在那里。她握紧了轮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深秋的寒意,从未如此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