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校园的重生

阳光穿透崭新的玻璃幕墙,洒在明德大学新化学楼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斑。空气里不再是旧楼的尘埃与化学试剂混合的沉闷气息,而是新风系统过滤后的清新,混合着新装修材料淡淡的、洁净的味道。开放式实验室的玻璃墙内,崭新的仪器闪烁着金属光泽,穿着白大褂的学生们步履轻快,交谈声和仪器低鸣交织,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这里是明德大学浴火重生的心脏——全新的化学与分子科学中心。透明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实验室、办公室、公共区域一览无余,象征着彻底的开放与监督。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严格的电子门禁系统、以及走廊墙上醒目的新版《实验室安全与伦理规范》海报,无声地诉说着安全与责任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心顶层的副校长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整个校园复苏的景象。杨振站在窗前,崭新的深色西装也无法完全掩盖他眉宇间的疲惫和左臂吊着的绷带。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主管安全的副校长,兼管新成立的“地外文明伦理研究所”。他身后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重建报告、安全审计文件和研究所的筹建方案。

“校长这次是下了死命令,”杨振转过身,声音低沉,带着一种经历过风暴后的沉稳,“彻底改革,刮骨疗毒。安全条例细化到每一个操作步骤,伦理审查贯穿所有研究项目,尤其是涉及未知材料或前沿领域的。”他走到桌边,拿起一份报告,指尖敲了敲。“特别是…基于‘基石’MOF结构的新材料研究,所有项目必须经过‘研究所’和我本人的双重审核。绝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凤凰计划’。”

他对面站着林可和杜恒。两人都穿着正式一些的衣服,但依旧难掩憔悴。林可眼神明亮锐利,杜恒则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平静却深邃,仿佛沉淀了太多超越年龄的东西。他放在膝盖上的手,偶尔会无意识地、极其轻微地在空气中划过一些抽象的线条,如同在描绘看不见的量子轨迹——维度经历留下的细微印记。

“我们明白,杨校长。”林可点头,语气郑重。她手中拿着一份聘书——特聘研究员(安全顾问方向),主要负责新中心的安全规程制定、人员培训和…对潜在危险的评估。“过去的代价太大了。”

杜恒也微微颔首,声音依旧带着伤后的沙哑,但清晰有力:“安全…是底线。伦理…是基石。”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重的分量。

杨振看着眼前的两人,目光复杂。敬佩,感激,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是他们终结了噩梦,却也带来了更广阔、更未知的恐惧。“研究所的框架搭起来了,就在新中心旁边那栋独立的小楼。设备、人员都在落实。核心课题…”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杜恒,“…就是基于你们带回的信息和…经验,研究‘X物质’的星际起源、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防御策略。当然,一切都在最高级别的安全框架和伦理约束下。”

就在这时,杨振桌上的加密通讯器响起。他看了一眼,眉头瞬间紧锁,按下接听键。

“说…嗯…知道了…封锁现场,通知ICSAEC的人接手,消息绝对封锁!”他放下通讯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怎么了?”林可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不对。

“周鹏,”杨振的声音冰冷,“死了。在押送转移途中。押运车在隧道里遭遇‘意外’…刹车系统被动了手脚,撞上了失控的油罐车…连人带车,烧得只剩骨架。”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灭口。干净利落。星N生物科技…这是在告诉我们,他们还在,而且手段更狠了。”

一股寒意无声地弥漫在温暖的办公室里。重建的喜悦被这冰冷的现实瞬间冲淡。阴影从未真正散去,只是潜入了更深处。

……

几天后,明德大学礼堂。盛大的毕业典礼暨重建表彰大会正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