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星海之问

这堂课是杜恒和林可联合开设的专题研讨课,名为《边界:科技、伦理与文明的未来》。选课的都是经过筛选的高年级学生和年轻研究员,他们思维活跃,对未知充满好奇,也初步意识到了科技进步背后复杂的阴影。

课程已近尾声。杜恒刚刚用冷静而克制的语言,讲述了“凤凰计划”如何从一项前景光明的科研探索,逐步滑向偏执、隐瞒、乃至谋杀的深渊。他没有提及循环,没有提及维度,更没有提及“先行者”,只是将那些触手可及的贪婪、恐惧和对力量的失控追逐,赤裸裸地剖析开来。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风吹过新叶的沙沙声。学生们脸上没有了平日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思考和一些难以掩饰的惊悸。

林可接过了话头,她没有再补充案例,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湛蓝的天空,声音柔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将众人的思绪从地球的悲剧引向了无垠的深空。

“我们审视历史,剖析当下,最终都是为了看向未来。”她轻声说,“而人类的未来,似乎注定要与那片星空紧密相连。”

她简要提及了近代天文的一些发现——那些可能存在宜居星系的遥远行星,那些理论上可能存在过的、早已消亡的外星文明遗迹猜想,以及费米悖论那令人不安的沉默。

“如果宇宙中文明的兴起和衰亡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某种意义上的常态,甚至是一种轮回?”她抛出了这个问题,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困惑的面孔,“如果我们努力探索,最终发现的只是无数文明废墟的坟场,只是‘毁灭’是所有智慧生命最终宿命的证据……”

她停顿了一下,让这个问题沉入每个人的心底。

“那么,”她看向坐在后排一个一直沉默思索的女生——赛拉,那个对神经科学和哲学都充满兴趣的尖子生,“我们此刻的一切努力、挣扎、甚至我们课堂上讨论的伦理和责任……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切都终将归于寂灭,我们是否只是在徒劳地延长一个注定悲剧的过程?”

赛拉抬起头,目光清澈却充满了深深的迷茫,她的问题代表了此刻许多人的心声:“老师,如果宇宙中真的充满了文明的轮回,那我们努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会不会只是在……重复一个注定失败的程序?”

这个问题太过宏大,也太过沉重,直指存在本身的核心。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讲台上的回应。连杜恒也微微侧目,看向林可,他潜意识里那片被封锁的区域似乎也被这个问题触动,泛起模糊的涟漪。

林可没有立刻回答。她走下讲台,来到窗边,让午后的阳光洒在她身上。她抬起手,轻轻拂过窗棂,无名指上的指环在光线下泛着幽微的蓝光。

她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又仿佛在感受阳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