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化解疑虑

第七十六章 化解疑虑

“山魈”的指令如同最终审判,将本就紧绷的气氛骤然拉到了断裂的边缘。十五天,三倍运量,三个高危区域。这已不是测试,而是一场针对“幽灵通道”,更是针对我个人的、公开的处刑预告。失败,意味着不止是任务的终结,更是我刚刚构筑起的、脆弱的权力堡垒的彻底崩塌,以及随之而来的、可以预见的残酷清算。

压力如同实质的冰川,碾压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但奇怪的是,当这绝境清晰无比地摆在面前时,内心那翻腾的焦虑与恐惧,反而被一种极致的冰冷所取代。像被逼到悬崖边的野兽,退无可退,反而激发出最原始的、求生的狡黠与凶狠。

疑虑?怀疑的目光?现在,它们不再是需要隐藏和躲避的暗箭,而是可以被我利用的……舞台灯光。我要在这聚光灯下,演一出足够精彩、足够“忠诚”、足够“有价值”的大戏,用一场精心设计的、无可挑剔的“胜利”,来堵住所有人的嘴,化解那无处不在的疑虑。

第一步,不是立刻埋头设计路线,而是“主动”与“透明”。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将自己封闭在分析室里制定所谓“完美”方案。相反,我以“极限测试需多方协同,确保万无一失”为由,向“算盘”和“山魈”同时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成立一个临时的“压力测试特别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导航员”(负责数据与风险建模)、“老刀”(负责资源统筹与外部关系评估),甚至,我“主动”提议,让“黑隼”派出一名核心代表加入,负责“高危区域”的“安全评估与应急力量部署”。

这个提议,大胆而危险。将“黑隼”的人拉进来,无异于引狼入室,给了他们近距离监视、甚至直接破坏的机会。但这也是我计划的关键一环。我要将潜在的破坏力,放在明处,放在规则和众目睽睽之下。同时,这也是一种姿态,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对集团整体利益高度负责的姿态,传递给“算盘”和“山魈”。

“算盘”的批复很快,只有一个字:“准。”

“山魈”没有回应,沉默本身,就是一种默许。

小组迅速成立。第一次线上协调会议,气氛诡异。“导航员”的虚拟影像依旧毫无表情,数据流在他身后无声奔腾。“老刀”端着茶杯,镜片后的目光饶有兴致地在我和“黑隼”的代表之间逡巡。“黑隼”派来的,是他的副手,代号“毒刺”,一个眼神阴鸷、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男人,看我的眼神,毫不掩饰那种毒蛇般的恨意与讥诮。

“猎隼,Level 7,”“毒刺”阴阳怪气地开口,“这么大阵仗,把我们都叫来,是觉得靠自己搞不定这‘小小’的测试了?”

我没有动怒,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程式化的、属于技术官僚的“无奈”:“毒刺先生,正是为了确保测试万无一失,才需要各位的专业协作。尤其是您所负责的安全评估,三个高危区域,情况复杂,没有您和黑隼先生的经验,我独自制定的方案,风险不可控。”

我将姿态放低,将“黑隼”派系捧高。这既符合他们傲慢的心理预期,也巧妙地将“安全”这块最容易被做文章的烫手山芋,塞到了他们自己手里。如果安全环节出问题,首要责任就是他们的。

“毒刺”冷哼一声,似乎对我的“服软”颇为受用,但眼神中的警惕并未减少。

会议在一种表面合作、暗流涌动的气氛中进行。我全程主导,但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都会“征询”各方意见,尤其是“毒刺”关于安全部署的建议。我甚至“采纳”了他提出的几个看似激进、实则充满隐患的备用路线方案,将其作为“备选”记录在案。我知道,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让我选择那些充满陷阱的路线。

第二步,是“表演”我的专注与“无私”。

在接下来的方案细化阶段,我几乎不眠不休,将所有时间都泡在分析室里。但我刻意没有完全屏蔽外部访问(在非核心数据区域),允许系统记录下我疯狂工作的状态——不断调取历史运输数据、分析高危区域最新的巡逻动态、模拟各种极端天气和突发冲突下的应对方案……我甚至“无意中”让一次非关键的方案讨论,被基地内部监控系统捕捉到,画面里,我因为一个数据误差而对下属(“算盘”安排的助手)大发雷霆,咆哮着“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让整个通道和集团的心血万劫不复!”

我要让所有窥视者看到,“猎隼”为了这次测试,是何等的殚精竭虑,何等的“忠于职守”。我的所有行为,都紧紧围绕着“确保测试成功”这一个核心目标,没有任何旁骛。

同时,我对“鹞鹰”账户历史数据的秘密调查,也做出了调整。我暂停了所有直接针对“阿马尔菲”和“伯爵”的查询,转而将调查方向,与“压力测试”所需的“风险评估”紧密结合起来。我以“分析历史资金冻结案例,规避新型虚拟货币洗钱风险”为由,大规模调取集团近年来所有涉及跨境资金流动被执法部门冻结或调查的案例数据。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完全服务于“幽灵通道”的金融安全,即使“导航员”也无法挑出毛病。而在这些海量数据中,就混杂着那些我真正需要的、与早期欧洲资金流动相关的碎片信息。我将真正的目的,更深地隐藏在为集团利益服务的正当性之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设计”一个看似完美,实则暗藏玄机,并能引蛇出洞的最终执行方案。

我没有选择“毒刺”提供的那些明显是陷阱的备用路线,也没有完全采用我自己最初构想的、风险最低但效率也相对较低的方案。我综合了所有信息,包括“毒刺”那些方案中暴露出的、他们可能进行破坏的预设点,以及“导航员”提供的实时风险模型,精心编织了一条全新的、更加复杂、如同迷宫般的路线。

这条路线,表面上看,是为了极致的安全和隐秘,绕开了许多传统风险点,采用了多段式、跳跃式的运输方式,并且在三个高危区域,都设置了真真假假、虚实结合的多个备用路径和伪装队伍。整个方案复杂到了极致,对协调和执行的要求极高,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满盘皆输。

但在这极致复杂的表象下,我埋下了几个关键的“触发器”:

一是在通过最危险的、那个冲突频发的敏感地带时,我“强烈依赖”“毒刺”提供的“当地武装力量安全保障”信息,并据此设计了一条看似能借助当地势力庇护、快速通过的“捷径”。我料定,“毒刺”和“黑隼”绝不会放过这个他们能完全控制的区域给我制造“意外”。我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二是在虚拟货币支付环节,我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基于某种极其冷门早期加密协议的、多层混淆的支付通道。这个协议,正是我之前被“算盘”询问时,用来解释我“异常”知识储备的借口。现在,我把它实际应用出来,既是对之前解释的印证,展现我的“学以致用”,也是为了测试,这个冷门协议是否会引来那个“未知第三方”的特别关注——我在这个协议的数据包里,留下了极其隐蔽的、带有特定标记的“诱饵”。

三是在最后一段路线的物资中转环节,我故意设置了一个看似冗余、实则关键的、由“老刀”直系控制的仓储节点。我想看看,这个一直隔岸观火的老狐狸,在面对实际利益和责任时,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