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安全隐藏
成功了。却又远未成功。
老严和小刘带领的行动小组,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最终有惊无险地将那两件至关重要的物证——王振雄藏在岩缝深处的特制笔记本电脑,张海埋在废弃护林站泥土下的防水存储盒——成功取出,并按照最高标准完成了现场的初步封装和保护。听着通讯器里传来“证据已安全提取,正在撤离”的确认声时,我紧绷到极点的神经仿佛被猛地拨动了一下,发出一声濒临断裂的嗡鸣。一股混杂着巨大 relief 和更深层次焦虑的洪流,瞬间冲垮了我强行构筑的理智堤坝,让我不得不紧闭双眼,大口喘息,才能对抗那阵席卷而来的、几乎要将我吞噬的眩晕感。
左腿的伤口在这极致的情绪波动下,发出了尖锐的抗议,疼痛如同拥有生命的藤蔓,顺着骨髓向上缠绕,死死勒紧我的五脏六腑。冷汗濡湿了额发,顺着鬓角滑落,滴在雪白的床单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但这短暂的生理不适,很快就被更紧迫的现实危机感强行压下。
“证据保护”阶段,在理论上似乎已经完成。它们被装进了法拉第屏蔽袋,塞进了防震防磁的证据箱,贴上了编号的一次性封条,由我最信任的战友亲自押运。然而,“保护”只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我们的对手,却处于绝对动态的、充满恶意的进攻姿态。
王振雄正像一头被惊扰的困兽,疯狂驾车冲向那个已然空无一物的岩缝;边境那个神秘的匿名联系人也接到了境外指令,意图不明地扑向边境线;更深处,那个下达“速断”命令的阴影,其触角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远。
将证据存放在常规的、即便是级别很高的证物保管室,在此刻,无异于将它们置于聚光灯下,暴露在无数可能被渗透、被窥视的目光之中。王振雄在系统内经营多年,那张“保护伞”网络尚未被完全勾勒清晰,谁又能保证,在某个关键的环节,没有一双隐藏的眼睛,正等待着将这些足以让他们全军覆没的铁证,扼杀在摇篮里?
“安全隐藏……”我喃喃自语,这四个字比之前的“证据保护”更添了一层诡谲和凶险的色彩。保护,是建立防线,抵御外敌。而隐藏,则是要将它们从明处转入暗处,从目标的清单上彻底抹去,让对手即便知道它们存在,也无从寻觅,无从下手。这需要的不再是坚固的堡垒,而是更高层次的策略、更绝对的信任,以及……更孤注一掷的勇气。
我猛地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再次接通了与老严的加密通讯。背景音里传来车辆引擎的轰鸣和风声,他们正在撤离的路上。
“严队,证据暂时安全,但这只是第一步。”我的声音因刚才的剧烈情绪和身体的虚弱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不能按照原计划,直接将证据送往部里技术鉴定中心。”
老严显然愣了一下,车速似乎都放缓了些许:“为什么?‘熔炉’程序不是最安全的方案吗?”
“理论上是的。但‘熔炉’程序启动,需要调动资源,涉及内部流程和知情人员。”我快速解释道,语速急促,“王振雄能在系统内潜伏这么久,张海能在他眼皮底下被送走,这说明我们的内部,绝非铁板一块。‘熔炉’程序的启动本身,就可能是一个信号,会提醒那些隐藏的鼹鼠,证据已经被我们掌握并进入了最高级别的保管流程。这会迫使他们在狗急跳墙之下,采取我们无法预料的极端手段。甚至……不能排除在鉴定中心内部,也有他们的人。”
通讯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引擎声持续传来。我能想象老严此刻紧锁的眉头和凝重的表情。他是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刑侦,比我更清楚内部渗透的可怕与棘手。
“你说的有道理。”几秒后,老严沉重的声音传来,“那你的意思是?”
“我们需要一个更隐蔽、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来‘隐藏’这些证据。”我斩钉截铁地说,“在它们被正式提交、启动司法程序之前,必须让它们‘消失’。”
“消失?”老严的声音带着疑惑和警惕,“林峰,这可不是儿戏!证据一旦脱离可控的保管链,风险太大!”
“不是真正的消失,是战略性的隐藏。”我纠正道,大脑飞速运转,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雏形逐渐在脑海中形成,“听着,严队,我们需要分两步走。”
我深吸一口气,确保自己的逻辑清晰无误:“第一步,虚晃一枪。你押运着证据箱,按照原定路线,大张旗鼓地前往部里技术鉴定中心。做出我们要启动‘熔炉’程序的姿态。这个动作,必须足够真实,要能让可能存在的监视者相信,证据正在被送往那个‘最安全’的地方。”
“引蛇出洞?还是……迷惑他们?”老严似乎捕捉到了我的意图。
“两者皆有。”我沉声道,“我们要看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人沉不住气,跳出来试图拦截或破坏。同时,这也是给王振雄和他背后的人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鉴定中心那条线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真正的证据呢?”老严追问。
“这就是第二步,暗度陈仓。”我的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被无形的敌人听去,“在你出发的同时,我们需要安排另一组绝对可靠的人,进行证据的转移和隐藏。这组人,必须是你我都能以性命相托的、背景干净、与当前案件毫无关联、甚至不在常规警务序列中的‘影子’。”
我顿了顿,说出了那个在我心中盘旋已久的名字:“我记得,杨建国叔叔当年为了应对极端情况,私下培养了一支不记录在案的应急小组,代号‘潜龙’。成员都是因各种原因脱离一线、但忠诚和能力毋庸置疑的老兵,他们分散在各地,身份各异,只在最危急时刻由特定指令激活。杨叔……在他临走前,把激活方式和联络密语告诉了我。”
老严在那边倒吸了一口凉气:“‘潜龙’……老杨连这个都交给你了?!可是……动用他们,风险同样巨大,而且这不符合程序……”
“顾不了那么多了,严队!”我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焦躁和决绝,“程序是保护正义的,但有时候,过于僵化的程序反而会扼杀正义!现在是非常时期,对手在用‘速断’这种毫无底线的规则外手段,如果我们还一味拘泥于程序,只会被动挨打!我们必须比他们更聪明,更果断!我相信杨叔叔留下‘潜龙’,就是为了应对今天这样的局面!”
通讯那头再次沉默,只有沉重的呼吸声表明老严正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确实是一个逾越常规的决定,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