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棠思来想去,决定送一本医书给上官珩。
上辈子她涉猎过不少专业领域,又读过海量书籍,再加上过目不忘的本事,如今她在秦昭身上受了启发,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其让这些学识闲置,不如将所学所知传授出去,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于是穆海棠从将军府内开始行动。
她每日起得极早,先带着府中人一同操练;操练结束,便开讲兵法,还亲手制作沙盘推演战阵。
府中武将里,数霍擎学得最是卖力,他早年在军中本就有底子,如今听穆海棠拆解战术、分析战局,更是听得入了迷,于是他成了第二个秦钊,时不时的就去找穆海棠解惑。
于是穆海棠一上午的时光,几乎都用在授业解惑上。
秦钊听说她竟还会讲解兵法,特意调整了自己的授课时间——把本该上午给孩子们上的课挪到了下午。
此后每日上午,他都准时去当学生,无论穆海棠讲的是算学、兵法还是其他学问,他都一堂不落地认真聆听。
用过午膳,穆海棠歇了片刻,起身便将自己关在房中,屏退了下人,一心扑在案前,专心撰写给上官珩的谢礼。
穆海棠起初还在斟酌送哪本医书合适,想起上官珩院里种满的药草,知道他素来爱研究草药,便先动了送《本草纲目》的念头。
可一想到正部书的体量,她又犯了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足足有五十二卷,一百九十万字,这般篇幅,短时间想要完成显然不太可能。
考虑到写书需兼顾内容与排版,工程量着实不小,即便有原主的书写功底加持,穆海棠也不敢掉以轻心。
她斟酌再三,最终选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
这部由医圣张仲景所着的典籍,全书仅七万五千字,篇幅适中,既够分量作谢礼,也不至于让她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