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惨烈

有老人试图冲进火海救出祖传的木箱,却被日军死死按住,眼睁睁看着房屋化为灰烬。

在铁路沿线的城镇,日军的焚烧更是彻底。商铺的门板被劈开,货物被抢走后,店铺被点燃;学校的教室、医院的病房,甚至寺庙的大殿,都没能逃过一劫。

黑烟滚滚升空,遮住了半个天空,连太阳都显得黯淡无光。一位幸存的村民躲在山林里,看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变成一片火海,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家没了,啥都没了”,泪水混着脸上的烟灰,淌出两道黑色的痕迹。

短短半个月,东北各地的村落、城镇大多沦为废墟。原本热闹的集市变得死寂,肥沃的田地长满荒草,只有偶尔传来的枪声和日军的呵斥声,打破这片土地的寂静。

日军的三光政策,不仅摧毁了东北人民的家园,更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而那些被抢走的女子、被送往731部队的孩子、被杀害的村民。

东北的黑土地上,逃难的人群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沿着铁路线、山路朝着关内方向挪动。

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妇女背着年幼的孩子,怀里还揣着仅存的干粮;年轻小伙搀扶着受伤的乡亲,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恐惧与疲惫,他们是日军三光政策的幸存者,身后是化为灰烬的家园,身前是未知却充满希望的关内。

难民们的脚步踏过冰封的河面、荒芜的田野,将日军的暴行一路散播。

在山海关的难民收容所里,一位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农妇,攥着被鲜血染红的衣角,向围拢的人群哭诉:“鬼子闯进村里,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抢,我的男人被他们用刺刀挑了,孩子被他们抱上火车,说是去读书,可我知道,孩子再也回不来了!”她的哭声撕心裂肺,周围的难民纷纷抹泪,各自诉说着相似的遭遇,有的人家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有的亲人被抓去做苦役,还有的女子被日军侮辱后杀害。

这些血泪交织的控诉,随着难民的流动,迅速传遍了华北、华东各地。

天津的街头,说书人将日军的暴行编成段子,台下的听众听得义愤填膺,纷纷拍案而起;上海的报纸用醒目的标题刊登《东北惨状:日军三光政策下的人间炼狱》,配上难民流离失所的照片,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刺痛着国人的心;北平的学生走上街头,举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抗战,还我东北”的标语,高呼口号,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