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火箭弹剩余50发’。”老周突然指着电报纸上的这句话,“我们给他们的补给里,从来没有‘火箭弹’这种装备,他从哪儿弄来的?之前的战报里也没提过缴获火箭炮,这东西可不是随便能捡到的。”
这句话点醒了众人。彭德怀沉思片刻,对张参谋说:“立刻给热河地下党发报,让他们派人去密云峡谷核实战场情况,重点查日军的尸体数量、损毁的装备规模,还有何大清部队是否真的有火箭炮这种重武器。另外,给何大清回电,让他详细说明伏击战的具体过程,比如用什么武器打垮的坦克集群,怎么做到零阵亡的,越详细越好。”
“是!”张参谋立刻转身去拟电报,小李也坐回电报机前,手指再次敲击键盘,“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带着延安方面审慎的态度,传向热河方向。
彭德怀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心里思绪万千。他希望何大清的战报是真的。
那样北平就多了喘息的时间,华北战场的压力也能大减;但作为指挥官,他必须保持冷静,不能仅凭一份战报就下结论。
500人对2万精锐,这个差距太大了,大到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是否有隐情,或是情报上的偏差。
“等地下党的核实结果和何大清的详细报告吧。”彭德怀对众人说,语气里带着期待,也带着谨慎,“如果这战报是真的,那何大清手里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武器;如果是假的,也得弄清楚原因,不能让虚假战报影响整体部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作战室里的灯光亮了一夜,电报机的声音断断续续,传递着延安的疑问与等待。而远在热河的何大清,还不知道他的捷报在延安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他正忙着清理战场,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日军援军,也在思考该如何向延安解释火箭炮的来历。
密云峡谷的战场清理还在继续,队员们扛着缴获的步枪、搬运着损坏的坦克零件,忙得热火朝天。
何大清坐在一块被炸得半残的岩石上,手里捏着延安发来的回电,纸角被他指尖的汗水浸得发皱。
电报里没有表扬,只有一连串的疑问:“请详细说明作战所用重武器来源、歼敌1.9万的具体核查依据、零阵亡的战术细节,另‘火箭弹’非我军制式装备,需补充说明获取渠道。”
风裹着硝烟吹过,何大清抬头看向远处正在检修火箭炮的老赵,那四门炮此刻已重新拆解,零件被布包好藏在山洞里,只有炮管上的硝烟痕迹还能看出刚经历过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