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建立敌后根据地

有一次,何大清白天回来,正好赶上何雨阳在院里画画。小家伙看到他,立刻扑进他怀里,举着一张画纸,兴奋地喊:“爹!你看我画的你!可威风了!”

何大清接过画纸,上面画着一个穿着军装的小人,手里举着一把长枪,旁边还画着几个逃跑的“小鬼子”,虽然线条稚嫩,却满是孩子的崇拜。

他心里一暖,抱着何雨阳,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等爹把鬼子都打跑了,就回家陪你和弟弟玩,好不好?”

吕清心看着父子俩的互动,眼里满是温柔,却从不抱怨他“总不着家”。她知道,他在热河打鬼子,是为了守护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家。

每次何大清离开前,她都会给他装一包自己做的酱肉和馒头,“在外面别太省,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家里有我,你放心。”

站在了望塔上,何大清看着根据地的灯火,又调出农场商城界面——800多万金币,足够兑换两门“155毫米加农炮”,或是组建一支“机械化侦查连”,再或者,扩建兵工厂,让武器产量再翻一倍。

他知道,鬼子不会一直“佯攻”,等他们调整好部署,一定会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而他,必须在那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老吕,下个月咱们把侦察范围扩大到承德方向。”何大清对身边的吕卫国说,“鬼子的第10师团据说在承德集结,咱们得摸清他们的动向。另外,让兵工厂加快反坦克炮的生产,再训练一支‘反坦克小队’,专门对付鬼子的坦克。”

吕卫国点点头,看着远处的山林,语气坚定:“有了根据地,有了这些工厂和武器,就算鬼子来十万大军,咱们也能跟他们拼一拼!”

何大清笑了笑,握紧了手里的望远镜。半年前,他还是个焦虑“500人怎么拦2万鬼子”的司令员。

如今,他有4000人的队伍,有能自产武器的工厂,有稳固的根据地,还有800多万金币做后盾。

他知道,抗战的路还很长,但他不再迷茫——热河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成为鬼子的坟墓。

而他,会带着这支队伍,带着根据地的百姓,一直打下去,直到把鬼子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风雪渐渐停了,月亮从云层里探出来,照亮了根据地的灯火。

何大清转身走下了望塔,脚步坚定——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新的训练,新的准备,也离胜利,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