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西安事变

西北军将士们早已憋足了劲,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悄无声息地占领了西安的关键据点,整个城市在夜色中进入戒严状态,却出奇地平静。

12月12日凌晨2时,华清池外突然响起枪声。东北军卫队营营长孙铭九率领士兵,冲破华清池的外围防线,朝着蒋介石的住处“五间厅”发起进攻。

蒋介石的卫队负隅顽抗,子弹在庭院里穿梭,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孙铭九带着士兵冒着火力冲进去,却发现五间厅的卧室里空无一人,床上的被褥还带着余温,桌上的假牙、眼镜整齐摆放,显然蒋介石刚刚逃走。

“搜!一定要找到蒋先生!”孙铭九下令。士兵们立刻分散开来,在华清池周边的山林里搜索。

天快亮时,一名士兵在骊山半山腰的一个石缝里,发现了蜷缩在里面的蒋介石——他穿着一身睡衣,鞋子跑丢了,光脚踩在冰冷的石头上,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孙铭九上前敬礼:“蒋先生,张司令请您回西安城,共商抗日大计!”蒋介石看着眼前的士兵,知道大势已去,只能被搀扶着走下骊山。

几乎同时,西安城内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如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也被西北军士兵控制。

上午8时,张学良、杨虎城联名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停止内战、改组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通电发出的那一刻,电波传遍全国,震惊了每一个中国人——有人震惊于张学良、杨虎城的“大胆”,有人为“逼蒋抗日”的主张欢呼,也有人担忧内战会因此加剧,中国将陷入更大的混乱。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南京,国民政府立刻陷入混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主张立刻派兵进攻西安,“武力营救蒋介石”,甚至计划轰炸西安,不惜牺牲蒋介石,趁机夺取政权。

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和平派”则坚决反对武力讨伐,认为“轰炸西安只会害死委员长,必须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宋美龄一边阻止何应钦的军事行动,一边紧急联系宋庆龄、孔祥熙等人,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

在陕北,中共接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伟人经过慎重讨论,一致认为:西安事变不是“割据叛乱”,而是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发起的“兵谏”;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让日军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