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东方绞肉场

租界里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大家挤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靠少量的粮食度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园是否还能保住。

日军大本营里,参谋本部的军官们围着上海地图,脸上满是得意。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对着地图,手指从上海划到南京:“只要拿下上海,南京就指日可待!三个月内,我们一定能灭亡中国!”

在他们看来,何大清对空军的打击只是“暂时的阻碍”,只要陆军能突破上海防线,凭借着装备优势,中国军队很快就会溃败。

为了加快进攻速度,日军大本营再次下令,从国内调集第13师团、第16师团,增援上海,使“上海派遣军”的总兵力达到10万人,坦克80余辆、重炮100余门。

在日军的疯狂增兵下,中国守军的防线开始出现多处缺口,虽然将士们依旧在顽强抵抗,但兵力、装备的悬殊差距,让防线随时面临崩溃的风险。

9月的上海,秋雨绵绵,滩头的血水被雨水冲刷,却冲不散空气中的硝烟味。

日军的运输船还在不断驶来,登陆的士兵一批接一批地投入战场,中国守军的伤亡数字每天都在攀升。

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士兵选择退缩——他们知道,上海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中国抗战的“精神堡垒”,只要守住上海,就守住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远在热河的何大清,站在了望塔上,望着上海的方向,心里清楚:日军的增兵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战争会更加残酷。

他立刻下令,加强热河根据地的防御工事,扩大兵工厂的生产规模,同时从农场商城兑换更多的反坦克武器。

他知道,虽然自己无法直接支援上海,但只要守住热河,牵制华北的日军,就是对上海战场最大的支持。

上海的鏖战还在继续,黄浦江的水依旧在流淌,只是这江水,早已被鲜血和硝烟染透。

日军的陆军还在源源不断地登陆,但他们不知道,每一个中国守军的心里,都燃烧着“宁死不屈”的火焰,这火焰,将支撑着中国军队,在接下来的持久战中,一步步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直到将他们赶出中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