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上海沦陷,南京危

此时的南京,防御力量早已捉襟见肘。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精锐损失惨重,能调往南京的部队,大多是从上海撤退下来的残兵,疲惫不堪且装备残缺。

新调来的部队,要么是刚组建的新兵,要么是装备落后的地方部队,战斗力有限。负责南京卫戍的唐生智将军,看着麾下15万“临时拼凑”的守军,眉头紧锁:“南京城防工事薄弱,外围阵地连像样的碉堡都没有,咱们只能依托城墙,打巷战、打肉搏战,就算拼光了,也要守住南京!”

南京的百姓也在为防御做最后的努力。青壮年男子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队挖掘战壕、搬运弹药;妇女们则在街头支起粥棚,给士兵们送水送粮。

孩子们也拿着小铲子,在城墙根下帮忙填土。

在中华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把家里珍藏的一把祖传大刀送给士兵:“这刀砍过土匪,现在交给你们,砍鬼子!”士兵接过刀,对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就登上了城墙。

上海沦陷后,日军大本营立刻制定了“攻占南京”的计划,任命松井石根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第10军、第16师团、第6师团等主力部队,兵分三路,朝着南京推进。

北路日军沿着京沪铁路进攻,在苏州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

日军凭借坦克和重炮的优势,很快突破了苏州防线,随后一路西进,占领无锡、常州,直逼镇江。

这里是南京的东部门户,一旦镇江失守,南京就无险可守。

在镇江保卫战中,中国守军第154师与日军展开巷战,士兵们用手榴弹炸坦克,用刺刀与日军肉搏,师长巫剑雄亲自上阵,手臂被日军子弹击中,却依旧指挥战斗,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镇江沦陷。

南路日军则从杭州湾登陆,占领嘉兴、湖州后,转向西北,进攻宣城、芜湖,试图切断南京守军的退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芜湖,日军遭到中国军队第51师的顽强抵抗,师长王耀武亲自率部冲锋,士兵们在长江岸边与日军展开血战,江水被鲜血染红,却始终没能挡住日军的进攻,芜湖最终陷落,南京的西南门户被打开。

中路日军最为凶悍,由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率领,沿着京杭国道推进。

这支日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就以残忍闻名,一路上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村庄被烧毁,百姓被屠杀。

在句容,日军闯入一户农家,将男主人杀害,将女主人和孩子活活烧死,房屋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焦土。

谷寿夫在给日军大本营的电报中狂妄宣称:“一周内,必攻占南京,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

南京的危急局势,牵动着全国的心。在延安,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

伟人指出:“南京保卫战不仅是军事上的抵抗,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必须支持国民政府守住南京,哪怕只是迟滞日军的进攻,也能为全国抗战争取时间。”

赤党立刻通过地下渠道,向南京输送了一批药品和通讯设备,并建议国民政府“动员全民抗战,利用南京的街巷,展开持久的巷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