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四合院现状

屋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是贾有德在摆弄钳工工具。

他跟着的日本师傅,是日军军火厂里的技工,据说能教他“养家糊口的手艺”。

“有德,也是没办法。”老周在何大清耳边轻声解释,“去年东旭生病,没钱治病,日本人说只要有德学钳工,就给老贾开药,他没办法才应下的。不过他心里有数,从不问厂里的事,也没帮日本人干过缺德活。”

何大清透过窗户缝看进去,贾有德正拿着一把锉刀,仔细打磨着一块铁块,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偶尔看向桌上药瓶时,眼神才软下来。

后院东厢房的许家,倒是比以前热闹。

许伍德如今在日军控制的电影院里学放映,每天背着一个旧皮包去上班,包里装着放映机的零件和胶片。

他媳妇李大妮领着一个四岁多的男娃,正站在院里晒太阳,那是他们1939年出生的儿子,叫许大茂——名字是许伍德取的,说“希望孩子以后能有出息,别像他一样没本事”。

看到何大清,李大妮有些拘谨,抱着孩子往后退了退。

许伍德正好下班回来,看到老周身边的陌生人,愣了一下,又很快反应过来,笑着打招呼:“这位是?看着面生呢。”

老周赶紧打圆场:“是我老家的表弟,来北平找活干,暂住几天。”许伍德没多问,只是叹了口气:“现在北平找活难,日本人管得严,我这放映的活,也是托了好多关系才换来的,勉强够糊口。”

何大清看着许伍德手里磨得发亮的皮包,又看了看李大妮领着的许大茂,心里清楚,在沦陷的北平,普通百姓能活下去,就已不易。

四合院不远处的娄氏轧钢厂,如今已换了主人。

厂门口挂着“大日本帝国华北军需工厂”的牌子,门口的岗哨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严查进出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