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颤抖着拿起电报,一行行看下去,手指越来越用力,电报纸被捏出褶皱。当看到“核能力”时,他怀里的御玺“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象牙材质的御玺在地板上滚了几圈,停在侍从长的脚边。
“不可能……他们怎么会有这种武器?”裕仁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当天下午,日军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作战室里,地图上的“日本本土”被红色箭头包围,广岛的位置被画了一个黑色的叉。
之前主张“本土决战”的将领们,此刻看着广岛惨状的照片,再也说不出豪言壮语。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双手撑着桌子,头埋在臂弯里,声音带着哭腔:“我们可以承受美军的轰炸,甚至可以承受苏联的进攻,但我们无法承受美国的核打击!实力深不可测,继续抵抗,只会让日本彻底灭亡。”
会议从下午开到深夜,争吵声渐渐变成绝望的沉默。最终,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站起身,声音沙哑:“建议陛下……接受终战。”
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百万红军攻法日本。同日,美军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长崎市30%的区域被摧毁。
8月15日,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很少有人知道,诏书的草稿中原本有“为守护国体,坚持战斗到底”的字句,最终却被改为“面对美国的强大战力,为避免国民进一步牺牲,不得不接受终战。”
“拥核武器爆发”的消息,像野火一样通过各国记者和情报机构传遍世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哗然。
在莫斯科大学的物理系,教授们围着爆弹的照片争论不休。
而在热河根据地,何大清正站在了望塔上,看着队员们欢庆胜利的身影。队员们举着步枪欢呼,百姓们敲锣打鼓,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
何大清接过报纸,扫了一眼标题,又还给通讯兵,目光望向南京的方向——那里有30万同胞的亡灵,有他无法忘记的血海深仇。
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农场商城的秘密,这个属于他一个人的“外挂”,是他守护国家和家人的底气,也是他不愿公开的负担。
“不用管他们。”何大清轻声说,“告诉大家,抓紧时间恢复生产,把粮种分给农民,把武器换成农具,咱们要开始重建家园了。”
夕阳西下,热河的山林被染成金色。何大清看着远处的炊烟,心里清楚:1945年8月的两枚“小男孩”,终结了二战的亚洲战场。
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农场的金币和根据地的力量,让这片土地尽快恢复生机,让孩子们能在和平的阳光下长大,再也不用经历战争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