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凯旋与留守

战士们聚在一起,聊着回家后的打算:“我要先给爹娘磕个头,让他们看看我还活着”“我要娶媳妇,把耽误的婚礼补上”“我要去看看牺牲战友的家人,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是英雄”。

何大清坐在一旁,听着战士们的念叨,心里也满是牵挂——他想尽快回到四合院。

看看吕清心是不是又添了白发,看看雨阳在第三工业部干得怎么样,看看雨柱的厨艺有没有进步,看看雨水是不是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记满牺牲战士名单的笔记本,轻轻摩挲着,心里默念:“兄弟们,我们要回家了,很快就能给你们的家人带去消息,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就在何大清部队踏上归程的同时,留下的志愿军部队已经投入到紧张的重建工作中。

他们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拿起铁锹、锄头和锤子,在朝鲜的土地上,开始了另一番“战斗”。

在汉城郊外,战士们正忙着修复被炸毁的公路。

之前的战火让公路布满弹坑,桥梁也被炸毁,出行极为不便。

战士们分成小组,有的填弹坑,有的修桥梁,有的清理路边的废墟,每天天不亮就开工,直到天黑才休息。

朝鲜民众也主动加入进来,老人孩子帮忙送水送饭,青壮年则跟着战士们一起干活,原本寂静的公路旁,热闹了起来。

在平壤,另一支部队正在帮助重建一所小学。

学校之前被美军轰炸,教室成了废墟,孩子们只能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上课。战士们运来砖瓦、木材,亲手搭建教室、制作桌椅,有的战士还主动当起了老师,教孩子们学中文、学知识。

当崭新的教室建成,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用中文喊着“谢谢中国叔叔”,声音清脆而真挚。

在工厂里,志愿军的技术骨干正帮助朝鲜工人修复生产设备。

之前的战争让很多工厂停工停产,留下的战士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手把手地教朝鲜工人维修机器、优化生产流程。

马德山的一位老战友也留在了朝鲜,他凭借一手精湛的钳工手艺,修复了多台关键设备,让工厂很快恢复了生产,受到了朝鲜劳动党的表彰。

这些留守的志愿军战士,没有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却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

他们吃着简单的饭菜,住着临时的帐篷,却毫无怨言——他们知道,帮助朝鲜重建家园,就是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延续中朝两国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