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钓鱼

1955年的北平,春风拂过南锣鼓巷的青砖灰瓦,带着几分岁月静好的温润。

四合院的日子早已褪去往日的波澜,步入了稳稳当当的轨道。

自从马德山、刘海中、闫埠贵当选三大爷后,院里的大小琐事都由三人牵头打理,从街道通知传达、公共设施修缮,到邻里矛盾调解、福利物资分配,一切都安排得有板有眼,渐渐形成了“三位大爷说了算”的局面。

院里的日常,总离不开三位大爷的身影。

每天清晨,马德山会习惯性地绕着院子转一圈,看看公共厕所的修缮进度,问问哪家有需要帮忙的。

刘海中则爱搬个小马扎坐在葡萄架下,召集几户人家“开会”,传达街道的新政策,顺带摆摆“二大爷”的架子。

闫埠贵则盘算着院里的公共开支,谁家该出多少电费、水费,分得明明白白,连一根火柴的钱都要记在小本子上。

三人默契十足,将四合院的管理权牢牢握在手中。

街道分下来的紧俏物资,比如过冬的煤球、过年的带鱼,他们会先按“贡献”和“亲近度”分配,院里的核心圈子渐渐围绕着三位大爷形成。

而何家兄弟,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潜意识忽略”了。

开会时很少特意叫上何雨阳,分物资时也不会优先考虑何家,甚至有时院里组织邻里活动,也会忘了通知何雨柱。

但这“忽略”并非刻意针对,更像是一种默认的疏离。

何雨阳本就心思放在第三工业部的技术研发上,每天早出晚归,院里的琐事本就不怎么参与。

何雨柱忙着轧钢厂食堂的工作,下班要么回家休息,要么去看望师傅,也没心思掺和院里的权力纷争。

对于三位大爷的“掌控”,何雨阳从未想过阻止——只要院里安稳和睦,没人找何家的麻烦,谁牵头打理都一样。

他心里清楚,三位大爷虽各有小算盘,但本质上都是想让日子过下去,没必要为了这点“话语权”伤了邻里和气。

何雨柱对此更是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