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码头商船林立,霓虹与咸湿海风交织,却掩不住骨子里的商业功利。
何大清刚落地,便通过预先联络的爱国人士牵线,接连见了几位盘踞港城的粮商。
这些人大多与国际粮贸集团挂钩,眼见内陆粮食紧缺,个个狮子大开口。
不仅报价比正常市价高出三成,拿出的样品更是掺杂着霉变的杂粮、掺了砂石的大米,颗粒干瘪,品相极差。
“何先生,这年头粮食金贵,内陆要货急,这价格已是诚意价。”为首的胖粮商跷着二郎腿,指尖夹着雪茄,语气里满是拿捏的傲慢,“要么按这个价拿,要么您另寻他家,港城的粮源,大多在我们手里攥着。”
何大清捏着那把掺沙的大米,指腹摩挲着粗糙的颗粒,脸色沉了下来。
他本想按正规渠道采购,既合规又不引人注目,可这些粮商趁火打劫,既想赚黑心钱,又拿劣质粮敷衍,显然没把内陆百姓的生计放在眼里。
“这批粮,我不能要。”何大清起身就走,语气斩钉截铁,“做生意得讲良心,发国难财的钱,我不赚,也绝不纵容。”
走出粮行,海风迎面吹来,何大清的思路反倒清晰起来。
既然港商靠不住,何必在此浪费时间?他的农场早已是100级满级,15分钟一茬的超高产作物,品类齐全、品质上乘,比这些粮商手里的劣质粮强上百倍,更重要的是,无需依赖他人,想产多少就能产多少。
何大清找了一处预先租下的僻静仓库,锁好门,迅速进入系统界面。
指尖一点,农场的种植模式瞬间切换——超级小麦、优质水稻、高产玉米、抗旱杂粮,按比例批量播种。
系统提示音响起:“作物生长周期15分钟,预计单次产出50吨,可连续收割。”
他守在仓库里,目光紧盯着系统面板。
15分钟转瞬即逝,仓库角落凭空堆起一座座粮山,金黄的小麦颗粒饱满,大米泛着自然的米白,玉米棒硕大饱满,散发着新鲜谷物的清香。
何大清不歇气地连续收割,收割完立刻重新播种,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