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的颠簸,将城市的喧嚣与废墟远远甩在身后。当白庸带着林凡终于踏入滇西这片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时,一股混合着泥土、腐殖质和某种奇异清香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几乎让林凡有些窒息。

这里的空气不再是城市里那种充斥着恐慌与破碎感的尘埃,而是厚重、湿润,充满了野蛮的生机。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藤蔓如巨蟒般缠绕,阳光只能透过层层叠叠的叶隙,投下斑驳陆离的光柱。各种从未听过的鸟鸣虫嘶在耳边交织,形成一首古老而神秘的交响乐。

然而,在这片极致的生机之下,林凡敏锐地感知到,一种与城市中相似的“异质”正在悄然弥漫。天空那些狰狞的裂痕在这里似乎变得淡了些,但森林本身,却仿佛因为这些裂痕而“活”了过来,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机遇。

“感受到了吗?”白庸走在前面,他的白唐装在幽暗的林间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灵机,比城市里浓郁百倍。结界破碎,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些人迹罕至、本就接近自然本源之地。《山经》,尤其是《南山经》所载的诸多存在,恐怕会在此地最先显化。”

他的话音刚落,林凡的瞳孔便微微一缩。在他那已然不同的视野里,不远处一株看似普通的、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蔓上,正散发着微弱的、如同月华般的清辉。

“那株藤……”林凡下意识地指向它。

白庸瞥了一眼,赞许地点点头:“眼光不错。那是 **‘蒙木’** ,《南山经》有云,‘其华如霞,佩之不惑’。它的灵性初显,花香能宁神静心,抵御低级的精神干扰。对你现阶段稳定心神颇有好处。”

林凡小心翼翼地靠近,果然感觉一股清凉之意萦绕鼻尖,连日来的紧张与焦虑似乎都缓解了几分。他学着白庸的样子,并未采摘,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微弱的灵性与自身悸动的共鸣。

继续深入,森林变得更加幽深。白庸开始系统地培训林凡:

“承灵者,首要在于‘控’。控制你的感知,收放自如,否则在灵机浓郁之地,无数信息流会冲垮你的精神。”他教导林凡如何凝神内守,如何在纷杂的灵性光辉中,分辨出哪些是无害的草木之灵,哪些是潜藏的危险。

“看那块青石下的蕨草,”白庸指着一处,“形如鹤翅,那是 **‘栯(yǒu)木’** 的幼苗,《中山经》提及,食之已忧。但它旁边的土壤里,藏着一丝腥煞之气,恐怕有 **‘酸与’** 之类的凶禽灵体蛰伏,其状如蛇,四翼六目,鸣则天下恐。小心,勿用感知惊扰它。”

林凡依言,缓缓收敛自己的感知力,果然发现那蕨草的清新灵气之下,掩盖着一团令人心悸的暗影。他心中凛然,对承灵者的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祥瑞与凶险,往往只有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