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夜分の灯影 焔に哭く女》

呼吸急促的德川内府,第一眼落在她的脚上,他脑子里嗡的一声:原来“女人”可以被雕琢成这种形状。 那不是脚,是一枚被礼仪、被远方汉土、被禁忌层层打磨过的玉签, 轻轻一点,就能戳破他所有“倭人自有风骨”的自负。 更让他心口发烫的是——这双脚的“规矩”,他只在明国商人的吹嘘里听过: “吴门闺秀,莲步生花,步步不到三寸。”

此刻,他亲眼看见“风雅”居然能走得这么……活色生香。并且眼前这个女人,连行礼都带三分克制, 鞋尖“嗒”一声磕在席上,像替他敲定了某种契约:“你想要的正统,我懂。” 此刻似乎感受到,他毕生最想要的“倭奴国主”金印和“勘合贸易”文书就像揣在这个女人怀里……他朱笔自指间滑落,在军报上拖出一道猩红,像替他的欲念画押。

家康起身,第一次走下主位,赤足踩在席上。小心翼翼的挪步到,那个把“倭”与“华”、把“肉欲”与“礼教”、融为一体的女人面前。 方才的那五声“嗒、嗒、嗒、嗒、嗒”,是五枚钉,钉在心里,更让他猛然想起当年前关白近卫前久在京都茶席上,摇着扇子对他感叹:“上国女子三寸金莲乃天工之美,我倭国女子若学缠足,不过东施效颦。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无人可缠其骨,无人会缠其技,更无人配缠其名。”

此言如刀,此刻正正扎在家康心头。 “前关白近卫卿说得对……”他这样想着就要去扶吉良氏,晴却自己退到了三步外,屈膝行礼。这非但没有惹恼德川内府,反而让他一怔,那是对“行不逾矩”的震撼。

他年轻时见过高贵的寿桂尼,可她像是个军师;见过风华绝代的阿市;再想想自己的阿万和阿茶没有这三寸金莲,就像腋毛未净,失了女儿家的仪轨,现在想来竟粗鄙得难入眼。

唯有眼前这女人,用一双弓底绣履,走出了他只在汉学典籍里见过的“礼教模样”。

他故意皱起眉,退回案后,看向吉良手捧的乌漆小盒声音拖得长:“这是何物?” 晴垂着眼,没看他的表情,只把乌漆小盒举得更高。弓底绣履让她比平时矮了半寸,却更显恭顺,小碎步带来的柔弱感还没散,语气却稳得像铁:“此乃伏见城的黑百合种子孕育,十五年前太阁殿下曾见此花,北政所大人亦知其渊源。”

内侍接过盒子转交家康,打开盒盖,乌金似的三粒种子滚在素绢上。 “黑百合?”他故作不解,“花匠言此物难养,开则色如墨,香若苦药——吉良夫人为何割爱?”

晴垂眼,声音轻得像雪落:“花开一瞬,可染夜为墨;花落一刻,能覆土成渊。 内府若愿亲手浇灌,来年春末,必见其色。”

晴的话音落下,如雪落无声,却在德川家康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方才所有因“弓履”而起的文化震撼与隐秘欲望,此刻都被这‘太阁渊源’背后藏着的致命暗示,像冷水浇火,火却更炽——那哪里是‘割爱赠花’,分明是把‘秀吉旧事’变成最后一块拼图,咔哒一声,嵌入了家康心中的宏图。

他不再看那双脚,而是看进了晴的眼睛深处。那里面没有情欲,只有一种被逼到绝境的母兽般的孤狠与决绝。内府的指腹开始不停摩挲着种子,却无意识掐着——那冷硬的触感,像捏住丰臣残灯最后一芯。

“吉良夫人,”家康的声音平稳得可怕,仿佛刚才那个失态的男人从未存在过。“你可知,你方才所言,若有一字为虚,你我皆是万劫不复?”

家康指腹摩挲那冷硬的种子,眼底终于浮起真实的笑意。 “好。我便在伏见城筑一圃黑土,专候此花。”

他抬手,侍从捧上朱漆托盘--一封空白的“御教书”已盖好内府样朱印。“种子我收下,人情亦记下。福岛家但有缓急,可持此印,直呈伏见。” 晴叩首,发髻上的雪粒簌簌而落,像替尚未绽放的那朵黑百合,先落了一瓣。